宝应人家何太苦,今年寇盗两相侵。
远村近郭青烟尽,剩水残山白昼阴。
枕藉横尸犹露骨,舟行举目独伤心。
募兵累岁空糜费,可惜军储百万金。
宝应人家何太苦,今年寇盗两相侵。
远村近郭青烟尽,剩水残山白昼阴。
枕藉横尸犹露骨,舟行举目独伤心。
募兵累岁空糜费,可惜军储百万金。
这首明代诗人黄廷用的《宝应道中》描绘了战乱时期宝应地区人民的苦难生活。首句“宝应人家何太苦”,直接表达了对当地百姓遭受双重灾难(寇盗侵扰)的深深同情。接下来的“远村近郭青烟尽,剩水残山白昼阴”通过描绘村庄废墟和阴郁的自然景象,渲染出战争带来的荒凉与凄凉。
“枕藉横尸犹露骨,舟行举目独伤心”两句,细致刻画了战后的惨状,尸骨遍野,人们出行时只能触目惊心,流露出深深的哀痛。最后,“募兵累岁空糜费,可惜军储百万金”揭示了政府多年征兵却未能有效抵御敌人,巨额军费的浪费,更凸显了战乱的无谓牺牲和资源的极大浪费。
整首诗以质朴的语言,真实地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以及对社会资源无效分配的批判,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