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伤谗,西洲怨别,泪痕淹透重衾。
一笛飞来,关山何处秋声。
秋花绕帐瞢腾卧,醒来时、芳讯微闻。
费猜寻,乍道向兰奴,气息氛氲。
多愁公子新来瘦,也何曾狂醉,绝不闲吟。
璧月三圆,江南消息沈沈。
魂消心死都无法,有何人、来慰登临。
劝西风,将就些些,莫便秋深。
南国伤谗,西洲怨别,泪痕淹透重衾。
一笛飞来,关山何处秋声。
秋花绕帐瞢腾卧,醒来时、芳讯微闻。
费猜寻,乍道向兰奴,气息氛氲。
多愁公子新来瘦,也何曾狂醉,绝不闲吟。
璧月三圆,江南消息沈沈。
魂消心死都无法,有何人、来慰登临。
劝西风,将就些些,莫便秋深。
这首《高阳台》是清代诗人龚自珍所作,情感深沉,意境幽远。开篇“南国伤谗,西洲怨别”,以“南国”与“西洲”象征两地相思之苦,暗含对政治环境的不满与个人遭遇的哀叹。接着“泪痕淹透重衾”一句,直接描绘了主人公因思念而落泪,浸湿了被褥的情景,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一笛飞来,关山何处秋声”两句,笛声悠扬,仿佛穿越关山,带出一片秋意,既渲染了凄凉的氛围,又寄托了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接下来“秋花绕帐瞢腾卧,醒来时、芳讯微闻”描绘了主人公在秋花环绕的帐中昏睡,梦中偶得亲人消息的场景,梦境与现实交织,情感更加复杂。
“费猜寻,乍道向兰奴,气息氛氲”则通过猜测与寻找,暗示了主人公对某人的深深依恋与渴望,而“多愁公子新来瘦,也何曾狂醉,绝不闲吟”则进一步刻画了主人公因思念而日渐消瘦,却无法借酒浇愁,只能默默吟诗的形象,展现了其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璧月三圆,江南消息沈沈”一句,以“璧月三圆”象征团圆,反衬出江南消息的渺茫,表达了对团聚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最后“魂消心死都无法,有何人、来慰登临”直抒胸臆,表达了主人公在绝望中的孤独与无助,无人能解其心,无人能慰其情。
“劝西风,将就些些,莫便秋深”则是对自然界的呼吁,希望秋风能带来一丝温暖与安慰,让主人公在深秋的寒意中找到一丝慰藉。整首词情感丰富,语言优美,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爱情、友情以及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与失落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