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非一处,龙虎画难同。
内外关踰铁,高低石作丛。
黄幡青剑北,紫盖白云东。
蟾影当霄迥,蛾眉抱月弓。
千重藏曲折,四面削虚空。
地户吟风黑,天池浴日红。
雪霜翻溅瀑,雷雨泻崩洪。
暗识猿啼远,晴闻鸟语工。
危龛三井秘,绝涧九桥通。
江合仙岩怒,山连鬼谷雄。
刘王开辟后,秦晋有无中。
时见看桃侣,频逢采药翁。
丹台寒漠漠,琳宇气熊熊。
济胜非无具,缘源恐莫穷。
烟霞俄变灭,草树杳茏葱。
四序何劳志,群愚傥击蒙。
谁言武陵近,十里上清宫。
桃源非一处,龙虎画难同。
内外关踰铁,高低石作丛。
黄幡青剑北,紫盖白云东。
蟾影当霄迥,蛾眉抱月弓。
千重藏曲折,四面削虚空。
地户吟风黑,天池浴日红。
雪霜翻溅瀑,雷雨泻崩洪。
暗识猿啼远,晴闻鸟语工。
危龛三井秘,绝涧九桥通。
江合仙岩怒,山连鬼谷雄。
刘王开辟后,秦晋有无中。
时见看桃侣,频逢采药翁。
丹台寒漠漠,琳宇气熊熊。
济胜非无具,缘源恐莫穷。
烟霞俄变灭,草树杳茏葱。
四序何劳志,群愚傥击蒙。
谁言武陵近,十里上清宫。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桃源图景,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桃源的神秘与壮丽。开篇“桃源非一处,龙虎画难同”便已展现出桃源的多姿多彩,非同寻常。接着,“内外关踰铁,高低石作丛”描绘了桃源内外险峻的地形,铁锁般坚固的关隘和高低错落的岩石丛生,营造出一种既险峻又神秘的氛围。
“黄幡青剑北,紫盖白云东”则通过色彩对比,展现了桃源的广阔与丰富,黄幡与青剑指向北方,紫盖与白云则在东方,色彩斑斓,层次分明。接下来的“蟾影当霄迥,蛾眉抱月弓”更是将自然之美与神话元素巧妙结合,月光下的蟾蜍身影清晰可见,仿佛是天空中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千重藏曲折,四面削虚空”进一步描绘了桃源的复杂地形和空灵之感,千层叠嶂,曲折蜿蜒,四周则是高耸入云的峭壁,给人以深远的空间感。而“地户吟风黑,天池浴日红”则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日夜交替的动态美,夜晚地户处风声凄厉,白天天池中映照着红日的光辉。
“雪霜翻溅瀑,雷雨泻崩洪”则描绘了桃源四季变换中的自然景观,无论是冬日的飞瀑,还是夏日的暴雨,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接下来的“暗识猿啼远,晴闻鸟语工”则通过动物的声音,增添了桃源的生动与和谐,猿猴的啼叫在远处回荡,晴天里鸟儿的鸣叫声则显得格外悦耳。
“危龛三井秘,绝涧九桥通”则展示了桃源内部的隐秘与联通,深邃的洞穴中隐藏着三个水井,而绝壁之间则架设着九座桥梁,连接着不同的区域。最后,“江合仙岩怒,山连鬼谷雄”则将桃源与传说中的仙境相联系,江水汇聚于仙岩之下,山峦相连,仿佛是鬼谷的雄伟之地。
整首诗通过对桃源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景观的壮丽与神秘,也融入了丰富的神话元素和哲学思考,表达了对理想世界和自然和谐的向往与追求。
天王肇郊仪,宗伯不皇暇。
隆礼乐殷周,跻世登虞夏。
忽半冬檐规,爰返春曹驾。
进我青衿士,坐之绛帐下。
无哗启初筵,有藇振馀斝。
岂徒良宴会,眷此远行者。
奉义各于迈,黩欢亦聊且。
顾怆留滞身,侧想寅恭化。
春霾乱青山,卉木苞未吐。
绕郭号荒鸡,中田散野鼠。
策杖向郊坰,幽人在岩户。
未达隐者心,聊进苍生语。
一自永嘉来,神州久无主。
十姓迭兴亡,高光竟何许。
栖栖世事迫,草草朋侪聚。
相与读残碑,含愁吊今古。
大雪闭河山,停骖阻燕界。
日出见平冈,庙制颇宏大。
昭烈南面尊,其旁两侯配。
阴森宫前木,芜没畦首菜。
遗像缠风尘,荒碑委榛蒯。
痛惟初平时,中原已横溃。
跳身向荆益,历险诚不悔。
终焉嗣汉业,上帝居禋类。
独此幽并区,频在衣冠外。
不得比南阳,何由望丰沛。
尚想旧宅桑,童童状车盖。
黄屋既飘飖,霓旌亦杳霭。
惟有异代臣,过瞻常再拜。
不及二将军,提戈当一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