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雾凝平皋,浮云拥原隰。
峰愁不注高,地畏明湖湿。
客子从何来,徬徨市边立。
未得诉中情,已就南冠絷。
夜半鸺鹠鸣,势挟风雨急。
枯鱼问河鲂,嗟哉亦何及。
苦雾凝平皋,浮云拥原隰。
峰愁不注高,地畏明湖湿。
客子从何来,徬徨市边立。
未得诉中情,已就南冠絷。
夜半鸺鹠鸣,势挟风雨急。
枯鱼问河鲂,嗟哉亦何及。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顾炎武所作的《赴东六首》中的第三首。诗中描绘了一幅阴沉压抑的景象,通过“苦雾”、“浮云”、“峰愁”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沉重而悲凉的氛围。诗人以自然界的景物象征着内心的愁苦与无奈,如“地畏明湖湿”、“枯鱼问河鲂”,形象地表达了身处困境时的孤独与无助。
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引入了“客子”的形象,这位远行之人似乎正站在市边彷徨,内心充满了未诉之情。然而,命运似乎不容他诉说,他已经陷入了困境,“已就南冠絷”。这一句借用了古代囚犯被戴上南冠的典故,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处境,暗示了他可能遭受的不公与苦难。
最后,诗中通过“夜半鸺鹠鸣”、“势挟风雨急”等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凄凉与不安,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与诗人作对。结尾处“枯鱼问河鲂,嗟哉亦何及”两句,以鱼的对话形式,表达了对命运无常、无力改变现状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无奈与悲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复杂心理状态,以及对命运不公的深深反思。
烟雨藏娇。记香迷象渡,柳罨花桥。
远山慵学黛,近水坐吹箫。夺娘纤手偭娘腰。
醉时按歌,无魂与销。争知我,恨独倚、碧浔清照。
人悄。波渺渺。漓水酿春,浇得愁怀抱。入握荑苗。
散香裙衩,同踏仙洲芳草。
眠翠巢空雪妃遥,斗鸡台远青娥老。
相思江,溯流红、一梦秋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