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桥寒草绿,广陵无复见人家。
解将明月金盘露,相劝春风玉蕊花。
城苑西颓馀斥堠,衣冠南渡浑泥沙。
登临俯仰千年迹,流水孤村属暮鸦。
二十四桥寒草绿,广陵无复见人家。
解将明月金盘露,相劝春风玉蕊花。
城苑西颓馀斥堠,衣冠南渡浑泥沙。
登临俯仰千年迹,流水孤村属暮鸦。
这首元代诗人潘伯脩的《忆昨四首(其三)》描绘了一幅充满历史沧桑与自然美景交织的画面。诗中以二十四桥、广陵、明月、春风、玉蕊花、城苑、西颓、余斥堠、衣冠南渡等元素,构建出一幅既具历史感又富含自然美的景象。
首句“二十四桥寒草绿”,以二十四桥为背景,寒草在绿色中显得格外清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凉意的氛围。接着,“广陵无复见人家”一句,通过“无复见”表达了广陵地区人烟稀少,荒凉之感油然而生。这种对比手法,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情感更加丰富。
“解将明月金盘露,相劝春风玉蕊花”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明月和春风赋予了生命,它们仿佛在以金盘盛露水,以玉蕊花相劝,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美好,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惜。
“城苑西颓馀斥堠,衣冠南渡浑泥沙”两句,通过“城苑西颓”、“衣冠南渡”等历史事件,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同时也暗含了对过往繁华不再的感慨。而“余斥堠”和“浑泥沙”的描述,则进一步强调了历史的痕迹和变迁的不可逆转。
最后,“登临俯仰千年迹,流水孤村属暮鸦”两句,诗人站在高处,俯瞰着千年来的遗迹,流水环绕着孤独的村庄,归巢的乌鸦点缀其中,整个画面充满了岁月的沉淀和历史的厚重感。这一句不仅总结了前文的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思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综上所述,潘伯脩的《忆昨四首(其三)》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自然与历史的交融,以及诗人对过去与现在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佳作。
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
柔柳摇摇,坠轻絮无影。
汀洲日落人归,修巾薄袂,撷香拾翠相竞。
如解凌波,泊烟渚春暝。彩绦朱索新整。
宿绣屏、画船风定。
金凤响双槽,弹出今古幽思谁省。
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媚相并。重听。
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
龙行踏绛气,天半语相闻。
混沌疑初判,洪荒若始分。
诸君莫叹贫。富贵不由人。丈夫四十强而仕。
余当二十弱冠辰。莫言草木委冬雪。
会应苏息遇阳春。对酒叙长篇。穷途运命委皇天。
但愿樽中九酝满。莫惜床头百个钱。
直得优游卒一岁。何劳辛苦事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