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生男女,没娑可怜许。
逢著好饮食,纸里将来与。
心恒意不忘,入家觅男女。
养大长成人,角睛难共语。
五逆前后事,我死即到汝。
父母生男女,没娑可怜许。
逢著好饮食,纸里将来与。
心恒意不忘,入家觅男女。
养大长成人,角睛难共语。
五逆前后事,我死即到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梵志的作品《诗并序》中的第三十五首。王梵志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描绘了世间众生的种种相状,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中描述了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情,充满了慈爱与关怀。父母总是希望给予子女最好的照顾和教育,哪怕是一点点的美食,也会小心翼翼地包好,生怕孩子受到一丝一毫的伤害。这种无私的爱,贯穿于子女成长的每一个阶段,直至他们长大成人。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似乎变得越来越困难。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容易理解或交流。这反映了人生成长过程中,亲子关系的微妙变化。
最后两句“五逆前后事,我死即到汝”,则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因果报应的思考。这里的“五逆”指的是佛教中对恶行的分类,意味着无论前生后世,善恶终有报应。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达,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行善积德,因为每个人最终都要面对自己行为的后果。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日常生活为背景,探讨了亲情、成长、因果等深刻的人生主题,语言朴实无华,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体现了王梵志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玉皇重赐瑶池宴,琼筵第二十四。
万象澄秋,群裾曳玉,清澈冰壶人世。
鳌峰对起。
许分得钧天,凤丝龙吹。
翠羽飞来,舞鸾曾赋曼桃字。
鹤胎曾梦电绕,桂根看骤长,玉干金蕊。
少海波新,芳茅露滴,凉入堂阶彩戏。
香霖乍洗。
拥莲媛三千,羽裳风佩。
圣姥朝元,炼颜银汉水。
余香才润鸾绡汗,秋风夜来先起。
雾锁林深,蓝浮野阔,一笛渔蓑鸥外。
红尘万里。
就中决银河,冷涵空翠。
岸觜沙平,水杨阴下晚初舣。
桃溪人住最久,浪吟谁得到,兰蕙疏绮。
砚色寒云,签声乱叶,蕲竹纱纹如水。
笙歌醉里。
步明月丁东,静传环佩。
更展芳塘,种花招燕子。
一番疏雨洗芙蓉。
玉冷佩丁东。
辘轳听带秋声转,早凉生、傍井梧桐。
欢宴良宵好月,佳人修竹清风。
临池飞阁乍青红。
移酒小垂虹。
贞元供奉梨园曲,称十香、深蘸琼钟。
醉梦孤云晓色,笙歌一派秋空。
兰舟高荡涨波凉。
愁被矮桥妨。
暮烟疏雨西园路,误秋娘、浅约宫黄。
还泊邮亭唤酒,旧曾送客斜阳。
蝉声空曳别枝长。
似曲不成商。
御罗屏底翻歌扇,忆西湖、临水开窗。
和醉重寻幽梦,残衾已断熏香。
画船帘密不藏香。
飞作楚云狂。
傍怀半卷金炉烬,怕暖销、春日朝阳。
清馥晴熏残醉,断烟无限思量。
凭阑心事隔垂杨。
楼燕销幽妆。
梅花偏恼多情月,慰溪桥、流水昏黄。
哀曲霜鸿凄断,梦魂寒蝶幽扬。
一帆江上暮潮平。
骑鹤过瑶京。
湘波山色青天外,红香荡、玉佩东丁。
西圃仍圆夜月,南风微弄秋声。
阿咸才俊玉壶冰。
王母最怜生。
万年枝上千年叶,垂杨鬓、春共青青。
连唤碧筒传酒,云回一曲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