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孤峰绝顶攀。攀来和恐宿峰间。
无端扰梦风翻雨,心逐流云度险山。
每到孤峰绝顶攀。攀来和恐宿峰间。
无端扰梦风翻雨,心逐流云度险山。
这首诗描绘了攀登孤峰的壮丽景象与内心感受,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与探索的勇气。
首句“每到孤峰绝顶攀”,开篇即以“孤峰绝顶”展现登山者的勇往直前,不畏艰险的精神风貌。接着,“攀来和恐宿峰间”,既表达了攀登过程中的艰辛与挑战,又暗示了对未知的恐惧与好奇,形成一种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无端扰梦风翻雨”,这一句将自然界的风雨比作扰乱梦境的外力,形象地描绘了恶劣天气给登山者带来的困难与挑战,同时也隐喻了人生旅途中的不可预知与波折。通过“风翻雨”的动态描写,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和画面感。
“心逐流云度险山”,最后两句则转而表达登山者的心境变化。在经历了艰难的攀登之后,心灵似乎随着飘荡的云朵,超越了眼前的险峻,达到了一种超脱与自由的状态。这里不仅展现了个人精神的升华,也寓意着面对困难时,内心能够保持坚韧与乐观,最终达到心灵的解放与超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登山者在自然面前的勇敢与探索,以及在克服困难后心灵的升华,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旅程中不断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深刻哲思。
宦游非所安,举足常徊徨。
官事似马曹,自谓真漫郎。
犹惭上官前,簪裳久低昂。
归辄痛扫溉,草木有幽香。
但令眼中青,不问眉间黄。
何期逢故侯,一见心清凉。
扬袂指乡国,矫翼西南翔。
危言气峥嵘,高怀涕淋浪。
更怜凡草木,欲置桃李场。
作诗借光辉,此意宁可忘。
吾之好石如好色,要须肌理腻且泽,真成入眼轻连璧。
吾之好石如好声,要须节奏婉且清,真成入耳轻连城。
闽浙江淮随牒去,岂无一二石佳处,终之难得声色具。
飞篷今始转广东,英石不与他石同。
其色灿烂声玲珑,小山突兀百千重。
万钱得之归自奉,稍闲更为山作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