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棹歌九章寄彭鹤林·其三》
《棹歌九章寄彭鹤林·其三》全文
宋 / 白玉蟾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碧潭藏老龙,夜半水底吟。

激飞寒空露,凄动幽人心。

(0)
翻译
碧绿的潭水深藏着古老的蛟龙,夜晚它在水底低声吟唱。
它的翅膀在寒冷的夜空中划过,带出晶莹的露珠,深深触动了人们的心灵。
注释
碧潭:清澈深潭。
老龙:隐居的老龙。
夜半:深夜时分。
水底:潭水底部。
吟:低声吟唱。
激飞:快速飞翔。
寒空:冰冷的天空。
露:露珠。
凄动:触动、感动。
幽人:幽静的人,指内心敏感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夜景。"碧潭藏老龙",设定了一个古老幽深的环境,其中“碧潭”指的是清澈见底的潭水,而“老龙”则象征着悠久和力量,可能是比喻或神话中的存在。"夜半水底吟",诗人在午夜时分,描述潭水之下传来阵阵吟咏声,这声音既神秘又带有一丝孤寂。

接下来的"激飞寒空露",描绘了潭水激荡的场景,"激飞"形容水花四溅,而"寒空露"则是对清晨露珠的写实。这个意象不仅展示了自然界的动态美,还传达了一种清冷与纯净。

最后"凄动幽人心",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凄动"意味着内心深处被触动,而"幽人"则是对诗人自身或类似境遇者的称呼。这句话传递出一种共鸣,即在宁静的夜晚,被潭水下的吟咏声所打动,内心深处产生了某种情绪波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和对内心感受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世界和艺术造诣。

作者介绍
白玉蟾

白玉蟾
朝代:宋   字:如晦   号:琼琯   籍贯:南宋时   生辰:1134~1229

白玉蟾(1194-1290),南宋时人,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定居福建闽清。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
猜你喜欢

江头别

白石山过紫石山,鸬鹚滩下鲤鱼滩。

山山连接滩滩急,游子南行何日还!

(0)

春兴·其四

杏树成林花不同,开时分有浅深红。

娇容应自夸三妙,结子还须让海东。

(0)

故人芳履安子昆季同时入泮诗以励之

世泽从来瑞应殊,文光今见耀双珠。

影联泮水辉相映,香发芝兰韵不孤。

簇簇喜看盈彩仗,煌煌争见霭庭衢。

定知秋榜兼春榜,鹓鹭仙班总并驱。

(0)

月夜偶成

卧听鸟雀啄莓苔,睡起松窗素月来。

草际蛩喧转幽寂,花间露重为徘徊。

恩深暂辍林泉志,事急方知将帅才。

淡淡银河舒倦眼,天狼不见见三台。

(0)

怀紫琼叔祖兼索近作

何事难偷半日闲,金兰情味暗相关。

春来曾仗诗消日,老去宁从酒借颜。

避俗心清新雨后,怀人梦断乱云间。

岂无片羽应投我,驰字催君少破悭。

(0)

南海子行

君不见飞放之泊传自元,百六十里周缭垣。

红门四辟通苑路,苑中极目皆平原。

略无高山有流水,长林迤逦丰草繁。

头鹅诈马有余闲,于焉较猎悬鹑貆。

胜地一从归胜国,仁虞旧院无人识。

扫除榛莽拨禁军,曾记英公亲奉敕。

官衙忽被阍寺专,豹房尚指荒丘侧。

太阿旁落国步难,遑问区区此疆域。

我朝龙兴天下归,千里和会尊邦畿。

废苑从兹作灵囿,豫游几暇扬鸾旗。

云闲八阵时阅武,风卷三驱大合围。

殷勤习劳奉家法,扈从棣萼欣交辉。

百年海户千人守,七十二桥通泽薮。

三台连峙三海深,指点团河近双柳。

新池饮鹿间苹蒿,旧迹晾鹰存培塿。

官庄分设四五家,岁纳刍茭别无取。

颇见道观杂僧庐,灵风梵雨来空虚。

酒内茅山失法派,瞿昙种类尤纷如。

膏腴宽敞便飞走,大壑于牣还多鱼。

雨露栽培经岁月,离宫鼎足皆皇居。

诘戎大事首马政,雁臣贡入龙媒盛。

六厩超遥八骏蹄,监牧攻驹严禁令。

何须苜蓿与渥洼,甘草如饴水如镜。

云锦照眼胜谷量,土壤宜之顺其性。

围场习猎凡几回,黑头顿觉青春催。

伯仲当初我最少,今日俄携诸季来。

更怜子侄并壮大,短衣晨夕想追陪。

弯弓敢辞臂力软,枨触旧况增清哀。

况复从游怀杖履,自别音尘几弹指。

人间屡叹絮酒倾,天上频嗟玉楼起。

赏花得句能几春,也复伤神判生死。

者番经幄集群贤,只有蔡侯还到此。

临风无限古今情,天开陆海依神京。

长杨熊馆讵足拟,驰骋信足豪生平。

喧笑未终感慨集,莺蹄燕语兼蛙鸣。

转眼清和赋归去,挑镫且快挥毫成。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沈如筠 戚夫人 鲁宗道 孔稚圭 陆景初 徐彦若 善生 韦承庆 李琮 滕白 胡梦昱 张纮 干宝 李昪 荀勖 项羽 吴彩鸾 黄宗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