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舍珠如谷,荒村雨似尘。
日来官府峭,莫怪索租人。
贫舍珠如谷,荒村雨似尘。
日来官府峭,莫怪索租人。
这首诗描绘了贫瘠村落中的凄凉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日雨中农村的萧瑟与贫困。
首句“贫舍珠如谷”,以珠喻谷,形象地表现了贫舍之空荡,即使有如珍珠般的财富,也难以填满这贫瘠之地的匮乏。珠如谷,既是对物质贫乏的直接描述,也是对精神世界的隐喻,暗示着人们在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的情况下,精神世界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空虚。
次句“荒村雨似尘”,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荒凉与凄清。雨滴落在荒芜的村落中,仿佛是尘埃在空中飘散,既描绘了雨水的密集,也暗含了村落的荒凉与凋敝。雨与尘的对比,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强化了环境的压抑氛围。
后两句“日来官府峭,莫怪索租人”,则揭示了社会现实的残酷与不公。随着日子的流逝,官府的苛政日益严峻,索租的人们频繁出现,给本已贫困的村民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这两句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现象,也表达了诗人对底层人民苦难生活的深切同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贫瘠村落的生动描绘,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展现了诗人对贫困与不公的强烈关注和批判。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具有强烈社会关怀意识的佳作。
摩诘诗从画中见,触处天机自流转。
黄鹂白鹭辋川图,入眼何须好束绢。
多君此图谁笔之,谓是当年春望诗。
绿草烟横荜茥苑,红莲雨足昆明池。
金阙沈沈半空起,柳暗花明连数里。
不嫌车马踏泥行,城外风光似城里。
太平有象作者难,品题不在丹青间。
悠悠致主泽民意,对景令人生汗颜。
隐几秋霖玉堂署,渭水黄山渺何处。
倦来无力展新图,时复高吟右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