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议论出多门,安得真儒号缙绅。
名教一宗长有主,中原万里岂无人。
皇王帝霸时虽异,礼乐诗书道自新。
观古事多今可见,不知何者谓经纶。
纷纷议论出多门,安得真儒号缙绅。
名教一宗长有主,中原万里岂无人。
皇王帝霸时虽异,礼乐诗书道自新。
观古事多今可见,不知何者谓经纶。
这首诗是宋代学者邵雍所作的《偶书》,诗人通过对纷繁世事的观察,表达了对儒家名教和传统文化价值的坚守。首句"纷纷议论出多门"描绘了社会上各种观点的多样与复杂,而"安得真儒号缙绅"则表达了对真正儒家知识分子的期待,希望他们能在喧嚣中保持独立的道德操守。
接下来的两句"名教一宗长有主,中原万里岂无人"强调了儒家伦理在历史长河中的主导地位,以及尽管时代变迁,仍有人才辈出,守护着礼乐诗书的传统。"皇王帝霸时虽异,礼乐诗书道自新"进一步指出,尽管政权更迭,但治国之道的核心——以礼乐诗书为根基,其精神是永恒且不断更新的。
最后,诗人以"观古事多今可见,不知何者谓经纶"收束,意在说明历史的经验教训对当下仍有启示作用,但真正的治国方略(经纶)需要深思熟虑,而非单纯模仿古人。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邵雍对于儒家文化的尊崇,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具有鲜明的历史人文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