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实剪魏,叔夜尸于市。
天子不为雠,雠乃作天子。
当时侍中君,衔愤栖田里。
新沓竟怜才,终烦司徒启。
惜哉荡阴役,终乃为雠死。
王裒恸蓼莪,独行表君子。
文王实剪魏,叔夜尸于市。
天子不为雠,雠乃作天子。
当时侍中君,衔愤栖田里。
新沓竟怜才,终烦司徒启。
惜哉荡阴役,终乃为雠死。
王裒恸蓼莪,独行表君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的《题阙》系列之四十五,通过历史典故和人物命运的对比,表达了对忠诚与复仇之间复杂情感的深刻思考。
首句“文王实剪魏”引用了周文王翦灭魏国的历史事件,暗示了权力与征服的主题。接着“叔夜尸于市”则指出了失败者被公开示众的命运,暗含了对失败者的同情和对胜利者残酷手段的批判。
“天子不为雠,雠乃作天子”,这句话巧妙地将权力与复仇联系起来,探讨了权力如何可能转化为复仇的工具,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悖论:作为天子,本应以宽宏大度治国,而非沉溺于个人恩怨之中。
“当时侍中君,衔愤栖田里”,描述了一位忠诚的官员因不满而隐居乡间的情景,体现了对忠诚与无奈之间冲突的描绘。
“新沓竟怜才,终烦司徒启”,这里通过“怜才”与“司徒启”(可能指的是推荐或启用人才)的对比,反映了对人才使用与政治考量之间的微妙平衡的思考。
“惜哉荡阴役,终乃为雠死”,这句话直接点明了复仇的悲剧结局,荡阴役可能是指某种惩罚或劳役,最终导致了复仇者的死亡,强调了复仇行为的不可取及其带来的悲惨后果。
“王裒恸蓼莪,独行表君子”,最后两句通过引用《蓼莪》这一经典诗篇,表达了对忠诚和高尚道德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在现实世界中,保持高尚品德和忠诚往往伴随着孤独和牺牲。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个人命运的反思,探讨了权力、复仇、忠诚与道德之间的复杂关系,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赵魏天下枢,相从多贵游。
起家至千石,结客倾五侯。
光辉喧戚里,意气动神州。
蹋鞠东城罢,张筵西第留。
倒海为我饮,兼山为我羞。
妙舞呈楚艳,清歌列齐优。
共称齐三寿,惟愿乐千秋。
福盈知所戒,宠极惧生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