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游会稽岭,复登秦望山。
天高海涛寂,日落空云閒。
三山渺何许,鲍腥动函关。
回车探禹穴,千古高巑岏。
有客来昆崙,抱璞将何适。
熠熠含辉光,椟韫夜生白。
荆舒人莫知,举世珍燕石。
所以鲁仲尼,待价靡欣戚。
嘉橘生南服,累累黄金姿。
碧叶霜不悴,贞心终自持。
渭滨钓鱼叟,西伯梦见之。
西伯今寂寞,野处徒伤悲。
我游会稽岭,复登秦望山。
天高海涛寂,日落空云閒。
三山渺何许,鲍腥动函关。
回车探禹穴,千古高巑岏。
有客来昆崙,抱璞将何适。
熠熠含辉光,椟韫夜生白。
荆舒人莫知,举世珍燕石。
所以鲁仲尼,待价靡欣戚。
嘉橘生南服,累累黄金姿。
碧叶霜不悴,贞心终自持。
渭滨钓鱼叟,西伯梦见之。
西伯今寂寞,野处徒伤悲。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会稽岭与秦望山的壮丽景象,以及对历史人物和自然景观的感慨。首句“我游会稽岭,复登秦望山”开篇点题,表达了诗人对名山大川的向往与探索。接着,“天高海涛寂,日落空云閒”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辽阔的画面,通过“寂”、“閒”二字,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三山渺何许,鲍腥动函关”则引出了对遥远神秘的三山的遐想,以及历史的深沉感。诗人驾车前往探寻大禹的遗迹,感叹“千古高巒岏”,表达了对古代英雄事迹的敬仰与怀念。
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讲述了一个关于玉石的故事:“有客来昆仑,抱璞将何适。熠熠含辉光,椟韫夜生白。”这里借用了和氏璧的典故,赞美了怀才不遇者的光辉与坚持,同时也讽刺了世人对真正价值的忽视。
“荆舒人莫知,举世珍燕石”进一步强调了世态炎凉,真正的价值往往被埋没,只有少数人能识得其真谛。最后,诗人以鲁仲尼的故事收尾,表达了对坚守自我、等待时机的肯定态度。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融入了对历史、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窃闻三十九,劳生已强半』。
此是坡公语,惊心发长叹。
叹我值其年,无成徒愒玩。
矧复遭丧亡,丧亡伤举案。
「关睢」赋「好逑」,调和琴瑟赞。
素性乐恬幽,高怀喜文翰。
照户无小星,房帏绝妒悍。
犹如影随形,尽日陪坐畔。
可叹结缡时,台疆际离乱。
兵燹复年荒,横流嗟浩漫。
加之二竖来,为灾骨中钻。
有时灾于齿,焦灼同炉炭。
有时灾于足,始痛终溃烂。
乃复灾于目,咫尺不能看。
如居土穴中,四堵皆昏暗。
如堕苦海中,茫茫无涯岸。
几至不欲生,心急莫能按。
幸赖闺中人,刻刻侍帏幔。
焚香祷天佛,叩头同捣蒜。
但期夫眼明,自甘减寿算。
至诚果感神,比理可一贯。金■刮双睛,岩电时忽灿。
可怜伉俪情,三载同患难。
永愿相倡随,何期遽分散。
当此深秋时,连宵倍凄惋。
一纸隔阴阳,俨若千里判。
果能姗然来,念切心无惮。
世世为夫妇,誓词岂河汉。
髣佛听悲声,林风似呼唤。
凄怆不成眠,拥衾以待旦。
《秋夜述怀》【清·林占梅】『窃闻三十九,劳生已强半』。此是坡公语,惊心发长叹。叹我值其年,无成徒愒玩。矧复遭丧亡,丧亡伤举案。「关睢」赋「好逑」,调和琴瑟赞。素性乐恬幽,高怀喜文翰。照户无小星,房帏绝妒悍。犹如影随形,尽日陪坐畔。可叹结缡时,台疆际离乱。兵燹复年荒,横流嗟浩漫。加之二竖来,为灾骨中钻。有时灾于齿,焦灼同炉炭。有时灾于足,始痛终溃烂。乃复灾于目,咫尺不能看。如居土穴中,四堵皆昏暗。如堕苦海中,茫茫无涯岸。几至不欲生,心急莫能按。幸赖闺中人,刻刻侍帏幔。焚香祷天佛,叩头同捣蒜。但期夫眼明,自甘减寿算。至诚果感神,比理可一贯。金■刮双睛,岩电时忽灿。可怜伉俪情,三载同患难。永愿相倡随,何期遽分散。当此深秋时,连宵倍凄惋。一纸隔阴阳,俨若千里判。果能姗然来,念切心无惮。世世为夫妇,誓词岂河汉。髣佛听悲声,林风似呼唤。凄怆不成眠,拥衾以待旦。
https://shici.929r.com/shici/WJfSV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