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寿牟提刑献之巘·其二》
《寄寿牟提刑献之巘·其二》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乃翁曾记脱靴亭,直节高风有宁馨。

知命时年弃轩冕,传心学问本家庭。

饱餐霅水仍苕水,高揭文星更寿星。

我亦七旬乃雌甲,林惭涧愧负山灵。

(0)
翻译
您的父亲曾记得脱靴亭,正直的品格高尚如风。
在知天命的年纪,他放弃了官位,家庭教育中传承了学问。
他在霅水和苕水边尽情享受,学术成就如同文星般璀璨,又如长寿星般永恒。
如今我也七十岁了,却未能像雄鹰一样翱翔,深感愧对山川的灵气。
注释
乃翁:您的父亲。
脱靴亭:一个地点,可能与历史人物有关。
宁馨:美好的品德或事物。
知命:五十岁,古人认为是人生知天命之年。
轩冕:官位和礼服,指仕途。
家庭:指家庭教育。
霅水:古代浙江的河流名。
苕水:也指浙江的河流,这里泛指山水。
文星:比喻才子或学术成就。
寿星:象征长寿。
雌甲:比喻不再锋芒毕露,谦逊自抑。
林惭涧愧:感到惭愧,因为未能像山林涧水那样自然无争。
负山灵:辜负了山川的灵气。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方回所作,名为《寄寿牟提刑献之巘(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寿辰的祝福和自己的人生感慨。

“乃翁曾记脱靴亭”一句,通过提到过去与朋友共同在脱靴亭的往事,展现了深厚的情谊。“直节高风有宁馨”则描绘出朋友之所以令人敬佩,是因为他的品格如同清新的花香。

“知命时年弃轩冕”表明诗人对自己晚年的自我认知,放下了世俗的荣华富贵。“传心学问本家庭”则强调了对内在修养和学问的重视,以及这份修养是来源于家风。

“饱餐霅水仍苕水”一句,通过对饮食的平淡描述,反映出诗人对简单生活的接受与享受。“高揭文星更寿星”则是在祝愿朋友的学问如星辰般灿烂,并且期望他能长命百岁。

“我亦七旬乃雌甲”表达了诗人的年龄和自己的生肖,而“林惭涧愧负山灵”则是对自然之美的感慨,觉得自己未能完全领悟大自然的奥秘而感到羞愧。

整首诗通过对友情、人生的回顾与反思,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高洁的情操。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再题云栖寺

雨中偏合访云栖,曲径通幽步不泥。

截竹引泉到香积,动云移石作丹梯。

野鼯得意松间掷,山鸟无心花下啼。

小坐烟丝泮青嶂,一天霁景又堪题。

(0)

题西湖十景叠旧作韵·其七三潭映月

塔影虽三月一轮,是三是一是金身。

谁能识得金身幻,可向潭前悟净因。

(0)

石湖怀范成大

参政筑园处,峰奇渚净间。

抗金存气节,匡宋岂高閒。

飞白淳熙代,留青茶磨山。

馀情寄翰墨,展读即开颜。

(0)

题吴历天池石壁图

我登鸟道华山巅,一泓天池乃俯视。

设从山下望石壁,虚无应在云端拟。

乃知居高见自广,游于物内迷恶美。

渔山写照即境披,评图莫若评其理。

(0)

高克恭山水

山色将云态,若无若有中。

神传吴白下,津逮米南宫。

低树村连暗,回蹊路转通。

卜居定谁氏,仿佛是韩终。

(0)

望蒙山雪色再成叠旧作韵

积雪蒙山又昔同,行轩妙趣静凭中。

苏家诗爱尖吟轼,王氏画看皴是蒙。

路指东南迎暖日,首回西北峭寒风。

遐心忆到伊犁塞,伫待王师早建功。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郑成功 徐有贞 萧颖士 丘迟 赵执信 卢肇 吴嘉纪 刘凤诰 李冶 李贞 贾谊 何良俊 邵谒 蔡邕 陈东 褚遂良 孔尚任 赵恒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