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山,石鼓形。石鼓一朝响,处处起刀兵。
相传卢循来,石鼓曾一鸣。
只今盲风怪雨夕,草木尽作人马声。
疑是金华牧羊儿,叱吒此物岭海行。
又疑女娲补天剩,翻教下土为石精。
大似会稽城门上,空天白日雷霆惊。
方今圣天子,四海歌太平。我欲碎其鼓,沈沧溟。
布阳和,鞭风霆,倒挽银河洗甲兵。
石鼓山,石鼓形。石鼓一朝响,处处起刀兵。
相传卢循来,石鼓曾一鸣。
只今盲风怪雨夕,草木尽作人马声。
疑是金华牧羊儿,叱吒此物岭海行。
又疑女娲补天剩,翻教下土为石精。
大似会稽城门上,空天白日雷霆惊。
方今圣天子,四海歌太平。我欲碎其鼓,沈沧溟。
布阳和,鞭风霆,倒挽银河洗甲兵。
这首诗以石鼓山为题,描绘了石鼓山的神秘与历史的痕迹。开篇以“石鼓山,石鼓形”点出主题,接着“石鼓一朝响,处处起刀兵”运用夸张手法,渲染出石鼓山的不凡之气,仿佛它的一声响动就能引发战乱,引人遐想。接下来,“相传卢循来,石鼓曾一鸣”,通过传说故事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只今盲风怪雨夕,草木尽作人马声”一句,将自然界的风雨拟人化,赋予了生命,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而“疑是金华牧羊儿,叱吒此物岭海行。又疑女娲补天剩,翻教下土为石精”则通过两个神话人物的想象,进一步丰富了石鼓山的神秘色彩,让人感受到一种超乎现实的奇幻感。
“大似会稽城门上,空天白日雷霆惊”将石鼓山的气势与会稽城门上的壮观景象相比较,突出了石鼓山的雄伟与震撼力。最后,“方今圣天子,四海歌太平。我欲碎其鼓,沈沧溟。布阳和,鞭风霆,倒挽银河洗甲兵”表达了诗人对当下的和平盛世的赞美,并表达了自己想要借助石鼓的力量,清除世间纷争,带来和平的愿望,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理想情怀。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象征手法,不仅描绘了石鼓山的神秘与壮丽,也寄托了诗人对于和平与理想的向往,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辜负帝娲炼,流落在吴天。
浪传昭代灵物,糺缦现尧年。
一朵凝怀堂下,幻出玲珑万态,得地最高寒。
冷笑佛狮吼,溷迹市廛閒。尘澒洞,花寂寞,草芊眠。
此心不转,卷舒总戴绛云圆。
世自仓皇反覆,我自英多磊落,大造或矜全。
故老数双璧,寒碧等婵娟。
小苑槐风静,倦听蜀魄林西。
余英湛水,纹纱换影,凉意生诗。
梦回香篆里,浑难辨、曲屏几摺琉璃。
似年时,湖山路,垂杨烟艇舣谁。
清露滴阑干,湘弦润,新声知更幽脆。
隔断软红尘,认一桁帘衣。
昼愔愔、犹剩春寒,莓墙暗、慵觅旧时题。
闲凝伫、芳树远天,烟外径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