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伴林间鹤,松老枝叶繁。
石烂不复觉,丹成竟忘言。
幽响亦何处,云萝自啼猿。
为伴林间鹤,松老枝叶繁。
石烂不复觉,丹成竟忘言。
幽响亦何处,云萝自啼猿。
这首明代诗人张孟兼的《寄桃源郑徵士(其十四)猿字》描绘了一幅深山隐逸的画面。首句“为伴林间鹤”表达了对郑徵士超然物外生活的向往,将他比作林中仙鹤,相伴而居,生活宁静。次句“松老枝叶繁”则描绘了环境的古老与生机,松树历经岁月仍枝繁叶茂,象征着郑徵士的高洁品质和坚韧不屈。
“石烂不复觉,丹成竟忘言”进一步深化了对隐逸生活的赞美,意指时间在山林中流逝,连石头都可能风化,但郑徵士沉浸在修炼之中,达到了忘我之境,不觉岁月流转。“丹成”通常指修炼得道,此处暗指精神上的升华。
最后两句“幽响亦何处,云萝自啼猿”,通过“幽响”和“啼猿”的意象,营造出山林的寂静与深远,猿猴的啼声增添了神秘感,也暗示了郑徵士所处环境的远离尘嚣。整首诗以自然景物烘托出郑徵士的隐逸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其人品和境界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