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谓风尘客,相从到百泉。
山空疑作雨,林密欲为烟。
乱石当樵路,平流散渚田。
薄游堪取醉,好向水亭眠。
不谓风尘客,相从到百泉。
山空疑作雨,林密欲为烟。
乱石当樵路,平流散渚田。
薄游堪取醉,好向水亭眠。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朋友在百泉游玩的情景。首句"不谓风尘客"表达了对友人身份的意外之喜,似乎他们都是在世俗纷扰中相遇。"相从到百泉"则写出他们一同前往山水之间的宁静之地。
接下来的两句"山空疑作雨,林密欲为烟",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出山间空旷处仿佛要下雨,而茂密的树林则如轻烟缭绕,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乱石当樵路"写出了山路崎岖,石头交错,增添了旅途的艰辛和趣味。
"平流散渚田"描绘了水流平缓,农田散布在水中的画面,显示出田园风光的宁静与和谐。最后两句"薄游堪取醉,好向水亭眠",诗人表示这次轻松的游玩足以让人忘却烦恼,他愿意在水亭中沉醉,享受片刻的宁静与安逸,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留恋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百泉的山水景色,以及诗人与友人在此的惬意游历,体现了明代末期清初文人士大夫对于隐逸生活的理想追求。
君不闻汉时遗荣两大夫,群公祖道倾京都。
去尘寂寞绝继踵,但见画手空传图。
君今心事能超古,早束衣冠挂神武。
掉头不待迫悬车,广受视君知孰愈。
世人分著金笼头,或贪微名鱼中钩。
宁如君脱宦海去,饱看遥碧临清流。
似闻远目增明处,宛如画出城南句。
款门何日赴幽期,坐挹云岑为君赋。
想当遐瞩穷天垠,吟怜修眉浓绿新。
应嗤争利推车客,不惜青山碾作尘。
吾老似出家,晚悟愧根钝。
滋旨却膻荤,禅蜕要亲近。
伟哉十八公,兹道亦精进。
舍身奉刀几,割体绝嗔恨。
鳞皴老龙皮,鸣齿溢芳润。
流膏为伏龟,千岁未须问。
便堪奴笋蕨,讵肯友芝菌。
跏趺得一饱,万事皆可摈。
侍郎文懿后,落落众推俊。
澹然世味薄,内典得所信。
香厨留净供,频食不言顿。
晏然默不语,草木雷音震。
得法于此公,骨髓传心印。
应怜持节人,饷此为问讯。
欲将无上味,为我洗尘坌。
食之不敢馀,感激在方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