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把君诗说。怅余音、钧天浩荡,洞庭胶葛。千尺阴崖尘不到,惟有层冰积雪。乍一见、寒生毛发。自昔佳人多薄命,对古来、一片伤心月。金屋冷,夜调瑟。
去天尺五君家别。看乘空、鱼龙惨淡,风云开合。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叹夷甫、诸人清绝。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
细把君诗说。怅余音、钧天浩荡,洞庭胶葛。千尺阴崖尘不到,惟有层冰积雪。乍一见、寒生毛发。自昔佳人多薄命,对古来、一片伤心月。金屋冷,夜调瑟。
去天尺五君家别。看乘空、鱼龙惨淡,风云开合。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叹夷甫、诸人清绝。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
这首《贺新郎·其三》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他以豪放派词风著称。此词以深沉的情感和壮阔的想象,表达了对友人杜叔高的离别之情以及对时局的忧虑。
词的上片通过描绘洞庭湖的浩渺景象和阴崖积雪的冷峻,烘托出一种苍凉而孤独的氛围,暗寓杜叔高的命运坎坷。"自昔佳人多薄命"一句,借古喻今,暗示了杜叔高可能遭遇的人生挫折。接着以"金屋冷,夜调瑟",进一步渲染了孤寂与哀愁。
下片转而写到杜叔高远离朝廷,身处险恶的战乱之中,"鱼龙惨淡"和"风云开合"象征着局势的动荡不安。词人感叹像王夷甫那样的权贵们冷漠无情,而自己只能在夜晚悲歌,听到檐间铁马的铮铮声,表达对国家分裂的深深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既有对友人的关切,又有对时事的忧虑,展现了辛弃疾忧国忧民的情怀。
煌煌京洛游,四顾浮云色。
兴词摛雄藻,千载无终极。
悲风起中天,奄忽乖羽翼。
伊予归旧疆,之子出殊域。
相去万余里,怆恻动心臆。
登高远眺望,惟见荆与棘。
日落豺虎吟,狐狸潜道侧。
愿保金石躯,慰我长相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