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标指六偈.入道》
《标指六偈.入道》全文
宋 / 释清远   形式: 偈颂

道本无瑕,拟心已差。才生眹兆,遍界空花。

若欲全举,除非直与。不用增添,现成规矩。

洞彻根源,法法周圆。灵明法尔,妙绝言诠。

言诠不得,得亦差忒。迥出根尘,古今取则。

存不可见,亡兮对面。匪存匪亡,森罗自现。

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心法齐照,境智甚深。

心忘照灭,境智同歇。一道通同,十方俱摄。

生死涅槃,元无两般。四生六道,息苦停酸。

平等大道,无有邪正。胡汉不来,欲何为镜。

像虚镜皎,镜像斯照。像去镜亡,千圣非妙。

此门难入,唯君自息。若入此门,半钱不直。

不直半钱,万国争观。所以说云,大道体宽。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高僧释清远所作的《标指六偈·入道》。诗中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禅宗修行的精髓和境界。

"道本无瑕,拟心已差",开篇即点明道之纯净,人心的妄想则是修行路上的障碍。"才生眹兆,遍界空花",形象地比喻了世间万物如梦幻泡影,皆为空相。"若欲全举,除非直与",强调了直接领悟真理的重要性,而非通过繁琐的逻辑推理。"不用增添,现成规矩",指出真理自在心中,无需外求。"洞彻根源,法法周圆",表达了对宇宙真理的深刻洞察,以及佛法的圆满性。"灵明法尔,妙绝言诠",赞美了佛法的微妙与不可思议。"言诠不得,得亦差忒",说明了语言的局限性,真正的领悟难以用言语表达。"迥出根尘,古今取则",强调了超越世俗观念,古今一致的修行路径。"存不可见,亡兮对面",描述了生死无常,但真理永恒不变。"匪存匪亡,森罗自现",进一步阐述了万物皆空,但真理自在显现的道理。"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揭示了心与法的统一,无二无别。"心法齐照,境智甚深",强调了心与法的相互映照,智慧深邃。"心忘照灭,境智同歇",指出在彻底觉悟后,心与境、智与灭均归于寂静。"一道通同,十方俱摄",表达了佛法的普遍性和包容性。"生死涅槃,元无两般",说明了生死与涅槃并无本质区别,皆是修行过程的不同阶段。"四生六道,息苦停酸",强调了摆脱轮回苦痛,达到解脱的最终目标。"平等大道,无有邪正",体现了佛法的平等精神,没有偏颇。"胡汉不来,欲何为镜",表达了对佛法的普遍适用性的强调,无论种族、文化背景。"像虚镜皎,镜像斯照",以镜子比喻真理,强调了真理的显现。"像去镜亡,千圣非妙",说明了真理的显现与消失,千圣之言并非妙谛。"此门难入,唯君自息",指出佛法的修行之路不易,需要个人的自我觉悟。"若入此门,半钱不直",强调了修行的价值,非金钱所能衡量。"不直半钱,万国争观",表达了人们对佛法的渴望与追求。"所以说云,大道体宽",总结了佛法的广大包容性,以及其对所有人的普适价值。

整首诗以禅宗的视角,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修行的真谛,强调了直接体验真理的重要性,以及心与法的统一,体现了禅宗的核心思想——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作者介绍

释清远
朝代:宋

释清远(一○六七~一一二○),号佛眼,临邛(今四川邛崃)人。俗姓李。年十四出家,尝依毗尼。南游江淮间,遍历禅席,师事五祖演禅师七年。后隐居四面山大中庵,又住崇宁万寿寺。继住舒州龙门寺十二年。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奉敕住和州褒禅山寺(《古尊宿语录》卷二九)。踰年,以疾辞,归隐蒋山之东堂。为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演禅师法嗣。宣和二年卒,年五十四。事见《筠溪集》卷二四《和州褒山佛眼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一、《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猜你喜欢

青楼侠气赠李姬·其二

文章元不属蛾眉,红粉谁知唱丽词。

袖里云笺裁五色,客来题出断肠诗。

(0)

下邳阻风

边风飒飒捲黄沙,白浪连天涌作花。

野店无人门尽闭,夕阳衰柳带寒鸦。

(0)

赠车子仁郡侯

含来鸡舌尚氤氲,新握麟符到海濆。

案了簿书心似水,门投词赋客如云。

市中骑竹迎童子,池上挥鞭醉使君。

敝刺即今羞自献,敢言名姓旧相闻。

(0)

谁挽乌号五石强,由来猿臂可穿杨。

蛇疑杯里终难释,鸟尽林中便已藏。

开处流星过绝塞,挂时残月在扶桑。

世间得失原无定,尼父当年笑楚王。

(0)

重游锦溪怀邓汝高进士

断桥流水自潺湲,与客重来忆所驩。

当日共看溪上竹,于今偏握省中兰。

云生万壑孤筇湿,雪满千山两屐寒。

住散不须增感慨,一尊林下且盘桓。

(0)

后感怀·其四

一夕音容背北堂,人间那得返魂香。

百年浑似枝头露,双鬓难留镜里霜。

爻象谩劳推季主,刀圭空复藉韩康。

此身不但如荼苦,血泪千行更万行。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刘苍 陈少白 董笃行 李吉甫 金地藏 文秀 魏良臣 柳开 李充 章良能 李亨 陈璚 曹振镛 刘珍 孙楚 段玉裁 周葵 任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