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三月五日南京梢工来报船经金人残毁之后尚有书籍存者且以二诗为信忽睹高仲夷唱和诗不胜感叹辄用其韵识其事率同赋》
《三月五日南京梢工来报船经金人残毁之后尚有书籍存者且以二诗为信忽睹高仲夷唱和诗不胜感叹辄用其韵识其事率同赋》全文
宋 / 晁说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桃花源上避秦人,岂料渔舟见此身。

胡虏杀人掊玉帛,简编破椟委泥尘。

谁施骨肉死生惠,只有皇天后土仁。

可保斯文犹未堕,庙堂宜亦用儒臣。

(0)
翻译
在桃花源上躲避秦朝的人们,没想到会被渔舟上的过客遇见。
胡虏残暴杀害百姓,抢夺财物,书籍散落一地化为尘土。
谁能给予生死之间的恩惠?只有天地间尚存仁爱。
希望文明还能留存,朝廷应该重用有学问的官员。
注释
秦人:指秦朝的统治者。
渔舟:泛指舟船,这里可能代指过客。
胡虏:对异族侵略者的蔑称。
掊玉帛:抢劫财宝。
简编:古代书籍简策。
破椟:破损的书箱。
皇天后土:古人对天地的尊称,象征自然和神灵。
斯文:指文化和学术。
庙堂:朝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题为《三月五日南京梢工来报船经金人残毁之后尚有书籍存者且以二诗为信忽睹高仲夷唱和诗不胜感叹辄用其韵识其事率同赋》。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通过桃花源的隐喻,表达了对战乱中文化典籍遭受破坏的痛惜。"避秦人"暗示了对动荡时局的逃避,而"渔舟见此身"则揭示了诗人自身的流离失所。接下来的诗句揭露了胡虏(指金人)对财物与文化的贪婪,"掊玉帛"和"简编破椟委泥尘"形象地刻画了书籍的毁灭。

诗人感慨于在这样的灾难中,只有天地自然(皇天后土)展现出仁慈,而人间的骨肉亲情和文化传承似乎已被遗忘。然而,他仍然寄希望于"斯文犹未堕",即文化精神还未完全消亡,期待朝廷能重用儒臣,以保护和复兴文化。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期盼,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情怀和对知识文化的珍视。

作者介绍
晁说之

晁说之
朝代:宋   字:以道   籍贯:因慕司马光之为   生辰:1059年—1129年

晁说之[chaoyuezhi](1059年—1129年),字以道、伯以,因慕司马光之为人,自号景迂生。先世世居澶州(今河南濮阳),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晁迥玄孙。生于宋仁宗嘉祐四年,卒于高宗建炎三年,年七十一岁。
猜你喜欢

与得之手谈约不胜者赋诗探题得题厉吉老所居得之当作予和之云

闻道全家避乱离,数间茅屋畏人知。

闲寻倦鸟安巢处,静看孤云出岫时。

瓮酿浊醪缘好客,棋翻妙著待赢诗。

从来谷口称真隐,应笑通衢卖卜医。

(0)

伏睹亲征榜又闻韩侯过江北是皆可喜然小臣区区亦有不胜忧者辄次韵成鄙句呈子骏侍郎

亲征一纸诏书颁,顿觉中原气象还。

漫说风沙临瀚海,遥怜草木旧淮山。

百年社稷倾危后,一掷乾坤胜负间。

北望銮舆心共折,小臣无路得追攀。

(0)

复用前韵简志尹

已谋湖上屋三间,身退聊同倦鸟还。

老去最便青箬笠,梦回空想紫宸班。

招邀山月当轩醉,结约江鸥作伴闲。

赖有渊明能赋咏,悠然把酒对南山。

(0)

荷珠

荷珠圆复碎,攲侧动相关。

去似临江失,来如合浦还。

贾人应误喜,莲女想轻攀。

百斛倾梅雨,天公岂是悭。

(0)

题李子从清风阁

吾宗河山杰,气直甘贱贫。

一坐古藤州,十见岭峤春。

深林寄倦翼,涸辙横修鳞。

华阁俯大江,东望山嶙峋。

一榻自俯仰,鼻息撼四邻。

稚儿日戏侧,丱妙参席珍。

人间正热恼,道上多瘴尘。

清风飒然至,自谓羲皇人。

愿师陶靖节,不羡石季伦。

有酒但频酌,从渠喜还嗔。

(0)

癸未秋金陵怀古三首·其三

山丘华屋一沾巾,无复风流盛德人。

百万秦军渡淝水,只消长啸静胡尘。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刘鹗 陈傅良 杜荀鹤 李光 陶渊明 黄玠 胡俨 魏野 程颂万 黄溍 刘过 吕岩 杨圻 韩偓 孙传庭 晏几道 谭嗣同 姜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