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于万物已称珍,圣向民中更出群。
介石不疑何尽日,知几何患未如神。
若无刚果难成善,既有精明又贵纯。
祸福兆时皆有渐,不由天地只由人。
民于万物已称珍,圣向民中更出群。
介石不疑何尽日,知几何患未如神。
若无刚果难成善,既有精明又贵纯。
祸福兆时皆有渐,不由天地只由人。
这首诗是宋代哲学家邵雍的《至论吟》,他以物喻人,探讨了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道德品质的重要性。首句“民于万物已称珍”,将人民视为世间珍贵的存在,强调了人的价值。接着,“圣向民中更出群”进一步指出,圣贤之人更是人群中出类拔萃的典范。
“介石不疑何尽日,知几何患未如神”运用比喻,说像坚硬的石头一样坚定无疑的人才能度过漫长的日子,智慧和洞察力如同神明一般,预示着只有具备坚定和智慧的人才能应对生活的困难。
“若无刚果难成善,既有精明又贵纯”强调了刚毅果断对于成为善良之人的必要性,同时也指出,即使聪明精明,也必须保持内心的纯粹。
最后,“祸福兆时皆有渐,不由天地只由人”揭示了祸福并非天注定,而是由人的行为和选择所决定,体现了邵雍的人文主义哲学思想。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深刻,表达了对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的重视,倡导人们通过自我修炼达到圣贤境界。
人生春睡要足时,海波可乾山可移。
珠宫宴罢晓星出,不是天上无鸣鸡。
昨来坐朝到日落,君王何曾一日乐。
上林平乐半苍苔,桃花又去杨花来。
春暖何缘雪压山,香来初认李花繁。
露酣月药苍茫外,梅与山礬伯仲间。
剩雨残风底无赖,明朝後日不堪看。
泥深小忍春游脚,犹遣青童去一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