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枝固是转相寻,数叶何劳便米侵。
恶梗强鞭穿地遍,秋风偏要飒幽林。
枯枝固是转相寻,数叶何劳便米侵。
恶梗强鞭穿地遍,秋风偏要飒幽林。
这首诗《风竹(其二)》由明代诗人徐渭所作,通过对风中竹子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与独特见解。
首句“枯枝固是转相寻”,以“枯枝”为引子,暗示自然界中的生命循环与相互依存的关系,枯枝在寻找生机,暗含了生命的顽强与不屈。接着,“数叶何劳便米侵”,通过对比,强调了竹叶虽小,却能坚韧不拔,不轻易被外界环境所影响,象征着内在力量的强大。
“恶梗强鞭穿地遍”,这一句形象地描绘了竹子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长的情景,即使面对坚硬的土地和艰难的条件,竹子也能够坚韧不拔地穿透土壤,展现出生命力的旺盛与不屈。最后,“秋风偏要飒幽林”,则将视角转向了季节的变化,秋风虽然凛冽,却也未能阻止竹林的生机勃勃,反而更加凸显了竹子在逆境中的坚韧与挺拔。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描绘了风中竹子的生动景象,更蕴含了诗人对于生命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与歌颂,以及对自然规律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情如之何,暮涂为客,忍堪送君。便江湖天远,中宵同月,关河秋近。何日清尘。玉尘生风,貂裘明雪,幕府英雄今几人。行须早,料刚肠肯殢,泪眼离颦。
平生秀句清尊。到帐动风开自有神。听夜鸣黄鹤,楼高百尺,朝驰白马,笔扫千军。贾傅才高,岳家军在,好勒燕然石上文。松江上,念故人老矣,甘卧闲云。
此夕酹江月,犹记濯缨秋。
濯缨又去如水,安得主人留。
旧日登楼长笑,此日新亭对泣,秃鬓冷飕飕。
木落下极浦,渔唱发中洲。芙蓉阙,鸳鸯阁,凤凰楼。
夜深白露纷下,谁见湿萤流。
自有此生有客,但恨有鱼无酒,不了一生浮。
重省看潮去,今夕是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