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世都临安,江山已失据。
犹誇天目山,龙翔而凤翥。
重江险足凭,百货东南聚。
于此号行都,六帝銮舆驻。
西输楚蜀资,北拥淮海戍。
湖光映罘罳,山色连宫树。
两国罢干戈,君臣日游豫。
襄樊一陷没,千里无完固。
梵呗响殿庭,番僧抇陵墓。
天运亦何常,以此思其惧。
浙西钱谷地,不以封宗室。
南渡始侨藩,懿亲藉丞弼。
序非涿郡疏,德则琅邪匹。
如何负扆谋,苍黄止三日。
那肱召周军,北庭王卫律。
所以敌国人,尽得我虚实。
青丝江上来,朱邸城中出。
一代都人士,尽屈穹庐䣛。
谁为斩逆臣,一奋南史笔。
宋世都临安,江山已失据。
犹誇天目山,龙翔而凤翥。
重江险足凭,百货东南聚。
于此号行都,六帝銮舆驻。
西输楚蜀资,北拥淮海戍。
湖光映罘罳,山色连宫树。
两国罢干戈,君臣日游豫。
襄樊一陷没,千里无完固。
梵呗响殿庭,番僧抇陵墓。
天运亦何常,以此思其惧。
浙西钱谷地,不以封宗室。
南渡始侨藩,懿亲藉丞弼。
序非涿郡疏,德则琅邪匹。
如何负扆谋,苍黄止三日。
那肱召周军,北庭王卫律。
所以敌国人,尽得我虚实。
青丝江上来,朱邸城中出。
一代都人士,尽屈穹庐䣛。
谁为斩逆臣,一奋南史笔。
这首诗是清代学者顾炎武所作,名为《杭州》。诗中描绘了南宋都城临安(即杭州)的历史变迁与繁华景象,以及后来的衰败与战乱。
首句“宋世都临安,江山已失据”,点明了临安作为南宋都城的地位,同时也暗示了江山易主的悲剧。接着,“犹夸天目山,龙翔而凤翥”描绘了天目山的雄伟壮丽,象征着南宋时期的繁荣景象。随后,“重江险足凭,百货东南聚”描述了杭州作为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的重要地位。
“于此号行都,六帝銮舆驻”提到杭州曾作为南宋六位皇帝的临时都城,显示出其在历史上的特殊地位。“西输楚蜀资,北拥淮海戍”则描绘了杭州在物资运输和军事防御中的作用。
“湖光映罘罳,山色连宫树”展现了杭州山水之美,以及皇宫的壮观。接下来,“两国罢干戈,君臣日游豫”描绘了和平时期君臣游乐的情景。然而,“襄樊一陷没,千里无完固”揭示了襄阳失守后,南宋国土大面积沦丧的事实。
“梵呗响殿庭,番僧抇陵墓”反映了佛教文化的兴盛,以及异族僧侣对南宋皇陵的侵扰。最后,“天运亦何常,以此思其惧”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浙西钱谷地,不以封宗室”指出浙西地区的重要性,并批评了将此地封给宗室的做法。接下来,“南渡始侨藩,懿亲藉丞弼”提到了南宋南迁后,宗室成员成为地方藩王,依赖丞相辅佐。尽管序非涿郡疏,但德行却与琅琊王齐平。
“如何负扆谋,苍黄止三日”感叹于朝廷决策的仓促与失败,仅三日便被迫改变策略。接下来,“那肱召周军,北庭王卫律”引用历史典故,比喻朝廷招降叛军,最终导致敌人全面了解宋军情况。
“所以敌国人,尽得我虚实”强调了情报泄露对战争的影响。接下来,“青丝江上来,朱邸城中出”描绘了叛军从长江上游进攻,皇宫内府被攻破的场景。
“一代都人士,尽屈穹庐䣛”描述了都城士民被敌军征服的悲惨命运。最后,“谁为斩逆臣,一奋南史笔”表达了对叛臣的谴责,希望有人能为历史留下公正的记录。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细节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杭州作为南宋都城的辉煌与衰败,以及其中蕴含的历史教训和深沉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