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华茜。对彩胜风含,桃符尘换。
便向阳欢意,小梅透微暖。
咬春雪脆休孤负,红映屠苏盏。
诧儿童、令节双兼,我曾三见。花甲纪初转。
似地老天荒,五云回盼。应接芳韶,问王谢、旧堂燕。
烧灯挑菜从头数,早拭看花眼。
怕因循、钿毂佳期尚晚。
岁华茜。对彩胜风含,桃符尘换。
便向阳欢意,小梅透微暖。
咬春雪脆休孤负,红映屠苏盏。
诧儿童、令节双兼,我曾三见。花甲纪初转。
似地老天荒,五云回盼。应接芳韶,问王谢、旧堂燕。
烧灯挑菜从头数,早拭看花眼。
怕因循、钿毂佳期尚晚。
这首《探芳信》是夏孙桐在清末近现代初时期的作品,描绘了岁末年初的景象与节日气氛。开篇“岁华茜”三字,以“茜”字形容岁月的辉煌与灿烂,奠定了全词的基调。接下来,“对彩胜风含,桃符尘换”,描绘了新年装饰与传统习俗的场景,彩胜(即彩带)随风飘扬,桃符(门神或春联)更换一新,充满了节日的喜庆氛围。
“便向阳欢意,小梅透微暖”两句,通过向阳而生的欢愉心情与初绽的小梅透露出的微暖,象征着新春的生机与希望。接着,“咬春雪脆休孤负,红映屠苏盏”表达了人们在春节时享受美食与美酒的欢乐,咬春雪脆寓意迎接春天,红映屠苏盏则描绘了节日中热闹的饮宴场景。
“诧儿童、令节双兼,我曾三见”一句,点明了节日的双重意义,以及作者对于这一节日的多次体验,增加了作品的情感深度。接下来,“花甲纪初转”暗示了时间的循环与生命的延续,与“似地老天荒,五云回盼”形成对比,展现了对永恒与变化的思考。
“应接芳韶,问王谢、旧堂燕”则借用了历史典故,表达了对美好时光与过往辉煌的怀念与向往。“烧灯挑菜从头数,早拭看花眼”描绘了元宵节的灯火与赏花活动,预示着新的一年从头开始,充满期待与希望。“怕因循、钿毂佳期尚晚”则提醒人们珍惜时光,不要让美好的机会稍纵即逝。
整体而言,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岁末年初的节日景象,融合了自然、民俗、历史与个人情感,展现了作者对生活、时间与变化的独特感悟。
老为人所怜,贫恨友独寡。
等闲门外车,尽入宰肉社。
欲随射虎将,争柰无匹马。
安得化为云,四方逐东野。
大庇天下士,拟作万閒厦。
顾我盖头茅,宁肯助一把。
非无问舍心,或恐卧床下。
纵有愿留人,有馆不能假。
还因索居久,往往罪商也。
须待舍馆定,然后见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