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七夕》
《七夕》全文
宋 / 韦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此夕流传久不磨,相逢樽酒且酣歌。

竿垂阮服终成强,腹晒隆书顾几何。

漫道银潢能限隔,未闻河鼓畏风波。

楼间安用穿针乞,世上纷纷巧已多。

(0)
鉴赏

这首《七夕》由宋代诗人韦骧所作,通过对传统节日七夕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爱情、人生及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

首句“此夕流传久不磨”点明了七夕这一传统节日历经岁月而不衰,其文化意义深入人心。接着“相逢樽酒且酣歌”描绘了人们在七夕之夜欢聚一堂,饮酒唱歌的欢乐场景,体现了节日的热闹与喜庆氛围。

“竿垂阮服终成强,腹晒隆书顾几何”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七夕的习俗与人物形象巧妙结合,表达了对传统习俗的思考。其中,“竿垂阮服”可能暗指悬挂灯笼或装饰物的情景,而“腹晒隆书”则可能象征着读书人或学者在节日中的状态,通过这些意象,诗人探讨了传统与现代、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关系。

“漫道银潢能限隔,未闻河鼓畏风波”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银潢(银河)象征着天上的阻隔,而河鼓(牛郎星)则是民间传说中七夕故事的主角。这两句诗表达了即使存在距离和困难,人们仍然能够跨越障碍,追求心中的美好。同时,也暗示了人间的爱情与生活的复杂性,并非总是一帆风顺。

最后,“楼间安用穿针乞,世上纷纷巧已多”以反问的形式结束,指出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已经拥有了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和愿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穿针乞巧活动。这既是对传统习俗的传承,也是对时代变迁的反映,体现了诗人对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七夕》不仅描绘了节日的欢乐景象,更蕴含了对人生、爱情以及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韦骧

韦骧
朝代:宋   字:子骏   籍贯:钱塘   生辰:公元一0五三年

公元一〇三三年至一一一〇五年,字子骏,钱塘人。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卒于徽宗崇宁四年,年七十三岁。工诗文。皇祐五年(公元一0五三年)进士,除知袁州萍乡系。历福建转连判官,主客郎中。出为变路提刑。建中靖国初,(公元一一〇一年)除知明州丐宫祠,以左朝议大夫提举洞霄宫,卒。骧著有文集十八卷,赋二十卷,均《宋史艺文志》并传于世。
猜你喜欢

答习凿齿嘲

猛虎当道食,不觉蚊虻来。

(0)

咏怀诗十三首·其九

登高望远,周览八隅。山川悠邈,长路乖殊。

咸皮《墨子》,怀此杨朱。抱影鹄立,企首踟蹰。

仰瞻翔鸟,俯视游鱼。丹林云霏,绿叶风舒。

造化絪缊,万物纷敷。大则不足,约则有馀。

何用养志,守以冲虚。犹愿异世,万载同符。

(0)

成王冠辞

使王近于民。远于佞。近于义。啬于时。惠于财。

亲贤使能。

(0)

十六日宿芜湖县

芜湖县南泊船夜,欲霜天色已苍苍。

云山欲曙江流紫,洲渚初昏烧火黄。

自笑头颅向华发,尚为羁旅适他乡。

东船西舫无人语,可惜窗中明月光。

(0)

送高仁卿还湖州

昔年东吴望幽燕,长路北走如登天。

捉来官府竟何补,还望故乡心惘然。

江南冬暖花乱发,朔方苦寒气又偏。

木皮三寸冰六尺,面颊欲裂冻折弦。

卢沟强弩射不过,骑马径度不用船。

宦游远客非所习,狐貉不具绨袍穿。

京师宜富不宜薄,青衫骏马争腾骞。

南邻吹笙厌粱肉,北里鼓瑟罗姝妍。

凄凉朝士有何意,瘦童羸骑鸡鸣前。

太仓粟陈未易籴,中都俸薄难裹缠。

尔来方士颇向用,读书不若烧丹铅。

故人闻之应见笑,如此不归殊可怜。

长林丰草我所爱,羁靮未脱无由缘。

高侯远来肯顾我,裹茗抱被来同眠。

青灯耿耿照土屋,白酒薄薄无荤膻。

破愁为笑出软语,寄书妻孥无一钱。

江湖浩渺足春水,凫雁灭没横秋烟。

何当乞身归故里,图书堆里消残年。

(0)

寄张平章仲一

春光满眼酒盈尊,难得同观易见分。

秋气著人凉似水,晚山和我淡如云。

清歌月影檐头转,残梦钟声枕上闻。

玄鸟欲归黄鸟断,诗哦伐木正思君。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何良俊 邵谒 蔡邕 陈东 褚遂良 孔尚任 赵恒 王胄 于武陵 刘锜 方苞 班固 刘仙伦 顾恺之 王易简 李邕 欧阳询 陶弘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