弁山白种传山僧,初摘繁枝如轑羹。
可怜贡匦漏苞录,纂纂玉粒惊寒晴。
品光却厌辰砂赤,香橘霜橙总凡液。
江南此实君可尝,问君无乃江南客。
弁山白种传山僧,初摘繁枝如轑羹。
可怜贡匦漏苞录,纂纂玉粒惊寒晴。
品光却厌辰砂赤,香橘霜橙总凡液。
江南此实君可尝,问君无乃江南客。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黄衷所作,名为《杨梅》。黄衷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杨梅从采摘到品尝的过程,以及其独特的品质与香气。
诗中首先描述了杨梅的生长环境和采摘过程:“弁山白种传山僧,初摘繁枝如轑羹。”这里将杨梅比作山僧传下的珍贵品种,刚从繁茂的枝头采摘下来,如同煮沸的羹汤一般新鲜诱人。接着,“可怜贡匦漏苞录,纂纂玉粒惊寒晴。”诗人感叹杨梅虽好,却因未能及时收录于贡品之中而遗憾,但其晶莹剔透的果实,在寒冷的晴天里显得格外醒目,令人惊喜。
接下来,“品光却厌辰砂赤,香橘霜橙总凡液。”诗人对比杨梅与其他水果,指出杨梅的色泽独特,不似辰砂那样过于鲜艳,也不像香橘、霜橙那样普通,展现出杨梅独有的品质和风味。最后,“江南此实君可尝,问君无乃江南客。”诗人邀请江南的朋友们品尝这美味的杨梅,并询问是否有人是来自江南的客人,表达了对杨梅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寄寓了对江南风土人情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杨梅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这种水果的深厚情感。
半盏新醪,十年旧事,醉里残梦难寻。
蝉哀蛩怨,都伴我愁吟。
漫向穷途洒泪,堪怜那、煮鹤焚琴。
休提起、酬恩感遇,一饭说淮阴。
沧桑经劫后,几番吊古,几度悲今。
把宫弦正调,变了商音。
小隐何须问世,闲云懒、出岫无心。
君知否、金人有诫,缄口是良箴。
正妆罢、搓胭掐粉。早又拈起,麝煤纤笢。
巧削葱根,细吹兰气,口脂晕。
酒边茶后,频敲处、微红印。
看似碧蕉心,不许展、春风半寸。香烬。
怎知香歇罢,刚被冷茸留衬。
殷勤记取,喜罗袖、暗笼低抆。
问那日、细写相思,待烧了、成灰教认。
莫去点孤镫,长是照人离恨。
那断鸿声,寒虫语,恼煞萧斋孤客。
云山重处,怅年年羁旅,梗蓬踪迹。
潘鬓稀疏,沈腰清减,消受桥霜店月。
今番归期卜,正梅花夹路,一鞭得得。
叹羞涩空囊,苍凉短剑,万般凄恻。征轮前暂歇。
便与君、解构同朝夕。
还记取、篝灯说鬼,煮茗论花,托新知、浑如旧识。
无奈又轻别,别俊侣、情伤今昔。此后鹤枝,借未知。
南北驿使,天涯如遇,藤幸通积臆。
断云沈,哀雁远,吟入矮篷里。
衰相天身,黄叶六朝寺。
十年未了心缘,松涛悲壮,澹一抹巫咸山翠。
平生事。总教梦与云空,泪咽北流水。
历乱黄丝,剉檗染离思。
也知化鹤归来,苍茫城郭,净眼见病翁齁睡。
借月湔愁,笺天诉梦,碧城十二星期。
拥髻归来,夜阑露细风微。
中庭种树成红豆,那寒心鹦鹉先知。
?酬他,扇底秋心,弦上秋思。
当年对影闻声地,剩花溅泪萼,柳袅愁丝。
罗带同心,有情天亦怜痴。
黄荒唐梦峡归云晚,甚神娥犹妒腰肢。
祝芳风,莫罥飞花,莫斗纤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