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访施八评事》
《访施八评事》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施兄今七十,近郭隐茅庐。

懒问齐民术,喜看庄叟书。

竹间鸣涧水,原际见村墟。

识尽穷通理,超然乐有馀。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访fǎngshīpíngshì
sòng / méiyáochén

shīxiōngjīnshíjìnguōyǐnmáo

lǎnwènmínshùkànzhuāngsǒushū

zhújiānmíngjiànshuǐyuánjiàncūn

shíjìnqióngtōngchāorányǒu

注释
施兄:对友人的尊称。
七十:指年龄。
近郭:靠近城墙。
隐:隐居。
茅庐:简陋的草屋。
懒问:不愿询问。
齐民术:治理百姓的方法。
喜看:喜欢阅读。
庄叟书:庄子的著作,庄子是道家代表人物。
竹间:竹林之间。
鸣涧水:山涧流水声。
原际:远处的田野边缘。
村墟:村庄。
识尽:深知。
穷通理:人生的困厄与通达的道理。
超然:超脱世俗。
乐有馀:内心充满余下的快乐。
翻译
施兄如今已年届七十,居住在靠近城郭的茅屋之中。
他不再关心世间的琐事,只喜欢阅读庄子的哲学书籍。
在竹林间,山涧流水声清晰可闻,远处原野尽头能看到村庄的轮廓。
他深晓人生的通达与困顿之理,超脱世俗,心中充满余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作品《访施八评事》,主要描绘了施兄年届七十,选择在近郊的茅庐中过着隐居生活的情景。他不热衷于世俗的治国方略,却喜好阅读庄子一类的老庄之书,体现出他对道家思想的追求和对尘世纷扰的超脱。

诗中的“懒问齐民术”表达了施兄对于繁琐政务的疏离,“喜看庄叟书”则展现了他对自然与哲学的热爱。接着,诗人通过“竹间鸣涧水,原际见村墟”,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质朴的田园画面,让人感受到隐居生活的恬淡与和谐。

最后两句“识尽穷通理,超然乐有馀”,揭示了施兄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内心的满足,他已洞察世间万物的变迁,超脱于世俗的得失,从而享受到心灵的安宁与富足。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刻画了一个隐士的形象,赞美了他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题云山图八首·其三

郢水不可极,荆门望渐微。

青山将落照,偏映酒家扉。

渔梁夜争渡,知是醉巫归。

(0)

挽霍元方处士七首·其四

细数交游四十春,期君寿域作天民。

白云不护窗前石,黄壤先埋席上珍。

五尺丹旌书处士,一编藻句记诗人。

伤心未及灵輀送,重对青山泪湿巾。

(0)

挽霍元方处士七首·其二

玉芝一夕悴奇芬,悲动儒林远近闻。

委畚老妻收旧褐,过庭嗣子集遗文。

东崖花木诗无句,北海樽罍酒不醺。

楚些招魂歌未彻,渡头惊起白鸥群。

(0)

寄题太和宰赵嘉言勤民二图·其一

特借丹青写二图,二图之意果何如。

请君细看□□□,是亦□求无逸书。

(0)

雨后至溪上三首·其一

□□□□一番□,□□风光□□□。

□□渭川公子在,此时□□理丝纶。

(0)

西江月.山上吟

千叶寒云护者,一緺流水环之。乱山横处亦堪诗。

索向天涯游子。古庙谒来曾记,板桥望处偏迷。

瘦驴到处葛巾欹。一幅倪迂画里。

(0)
诗词分类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诗人
林庚白 姚鹓雏 王季思 罗锦堂 吴玉如 常燕生 邵祖平 陈以鸿 王理孚 杨赓笙 苏渊雷 伯昏子 顾毓琇 胡怀琛 龙榆生 刘景晨 邓均吾 乐时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