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九日病起登双镜楼二首·其二》
《九日病起登双镜楼二首·其二》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万里秋深松柏哀,几人于此重徘徊。

入帘西日四山暮,极目长天独雁来。

宿草曾经春露早,寒林已见朔风催。

川原一往成今昔,谁向峰头数劫灰。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万里长空下松柏哀伤的景象,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诗人站在双镜楼上,徘徊于这凄清的景色中,感受着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无常。

“万里秋深松柏哀”,开篇即以“万里”、“秋深”、“松柏哀”三词,勾勒出一幅辽阔而肃穆的画面,松柏在深秋的寒风中显得格外苍老,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无情。“几人于此重徘徊”,诗人似乎在自问,又有几人能在这深秋的哀愁中,再次驻足,品味这份孤独与沉思?

“入帘西日四山暮,极目长天独雁来”,夕阳西下,四面群山笼罩在暮色之中,诗人放眼望去,只见一只孤雁独自飞过长空,这一幕既壮丽又孤独,象征着人生的漂泊与寂寞。雁过留声,却无人倾听,只有那遥远的回音,在空旷的天地间回荡。

“宿草曾经春露早,寒林已见朔风催”,诗人回忆起往昔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与眼前的萧瑟形成鲜明对比。春草虽早,但终将枯萎;寒林虽冷,却也迎来了凛冽的北风。这不仅是自然界的更迭,也是对生命短暂与无常的感慨。

“川原一往成今昔,谁向峰头数劫灰”,最后两句将视角拉远,从个人的情感升华到对宇宙万物的思考。川流不息的河水见证了无数的变迁,如今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的尘埃。面对这样的宏大主题,诗人不禁发问:在那遥远的山峰之巅,又有谁能数得清,经历了多少个轮回的沧桑?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自然与宇宙关系的深刻感悟,既有对个体命运的哀叹,也有对宇宙真理的探索,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科学仪器馆

科名已改前朝制;学术须成济世功。

(0)

挽郭嵩焘联

舟师平吴,先操胜算;使节筹海,首建嘉谟;

晚年讲学湖山,忧乐时关天下计;

名齐有道,位业偏崇;望媲汾阳,文章独著;

此日骑箕霄汉,华夷咸恸大星沈。

(0)

赠林昌彝联

继往纳来,雄图既溢;收精注耳,幽关洞开。

(0)

贺张百熙60寿联

名世昌其文潞国;儒家仙术汉留侯。

(0)

南海同人书藏联

以平生得力,津逮后人,诸君所为,亦可嘉其志矣;

愿多士读书,师承家法,数年而往,庶大显于时乎。

(0)

韶州试院联

舜乐此九成,至今灵石琤琮,如有笙歌起天半;

唐贤岂专美,自得曲江提倡,至今风度冠南中。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党怀英 杨炯 李壁 戎昱 张载 潘岳 薛逢 梁章钜 孙光宪 王处一 黄瑜 吴儆 李涉 晁迥 王尔烈 钱珝 王闿运 徐元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