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洲连岁得贤君,十万人家煦若春。
激箭波狂浮画舸,散丝雨细逐朱轮。
郡斋诗石铺轻藓,公宴歌喉落暗尘。
未得休官作逋客,河梁归思满鲈莼。
长洲连岁得贤君,十万人家煦若春。
激箭波狂浮画舸,散丝雨细逐朱轮。
郡斋诗石铺轻藓,公宴歌喉落暗尘。
未得休官作逋客,河梁归思满鲈莼。
这首诗描绘了长洲地方在贤君的治理下,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繁荣的美好景象。"十万人家煦若春"直观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和谐与温馨,人们生活得到了如同春日般的温暖。"激箭波狂浮画舸"和"散丝雨细逐朱轮"则通过对水面活动的描写,表现了长洲经济发展的活力和繁华。
"郡斋诗石铺轻藓"和"公宴歌喉落暗尘"两句,勾勒出的是一种文化氛围和官员生活的情景。诗人通过对文人墨客在郡斋吟诵、书写的场景描绘,以及公宴中歌声飘扬、尘世喧哗淡去的意象,传达了当时文化艺术的兴盛和官员生活的雅致。
最后两句"未得休官作逋客,河梁归思满鲈莼"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无奈与对于家乡的深情。尽管身为官员,但内心渴望能够摆脱繁忙的公务,做一名隐逸之士;而当夜幕降临,站在河梁上,对着满目疏密的鲈莼(一种水生植物),诗人的心思却飞向了远方,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
整首诗通过对长洲风光、经济文化和个人情感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完整的社会生活图画,同时也流露出诗人个人的情怀与理想。
夙慕山阴胜,千峰列翠屏。
探奇窥禹穴,读记想兰亭。
俯仰悲今昔,烟霞本性灵。
空馀蕺山庙,谁写换鹅经。
春山蒸云湿模糊,春树凝烟渺有无。
汀花岸草愁相唤,蘅渚兰皋低自纡。
江南雨景真貌出,世传曾有元晖笔。
石田老人近代豪,步骤邯郸更超逸。
越溪难注消夏湾,胥口波涛杳霭间。
西遮震泽双螺小,北走灵岩万笏还。
江村桥外炊烟夕,上沙下沙水涵碧。
似闻茅屋啼斑鸠,无那东风摇燕麦。
沈吟忆得画中诗,洒墨挥毫兴发奇。
并驱逐鹿知谁手,何必敷文待制为。
清晨游古寺,红叶满秋林。
广殿飞花雨,长廊转柳阴。
閒情随舞鹤,诗思逐鸣琴。
流水自更变,青山历古今。
天空江雁下,露冷草蛩吟。
小酌无深趣,长歌有好音。
红尘悲俗态,白石悟禅心。
莲座千岩迥,松关一径深。
有家堪懊恼,无路可追寻。
拟约重来此,斜阳下远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