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何折尽平生福,不比游蜂。得到花丛。
恋绿寻香更宠红。翻怜有物差堪拟,转类寒蛩。
亦似孤鸿。苔径芦洲吊晚风。
因何折尽平生福,不比游蜂。得到花丛。
恋绿寻香更宠红。翻怜有物差堪拟,转类寒蛩。
亦似孤鸿。苔径芦洲吊晚风。
这首《罗敷媚·无题》由清代诗人余汉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种情感的复杂与挣扎。诗中以“因何折尽平生福”开篇,便将读者引入一种深沉的思考之中,似乎在探讨人生幸福的真谛与追求。接下来,“不比游蜂”一句,以蜜蜂忙碌于花丛间为喻,暗示了主人公在情感世界中的奔波与追寻。
“得到花丛。恋绿寻香更宠红。”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细腻描绘,仿佛在说,尽管得到了许多美好的事物(比喻情感的满足),但内心依然渴望更多,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永无止境,无论是绿色的清新还是红色的热情,都让人着迷。
“翻怜有物差堪拟,转类寒蛩。”这里使用了寒蛩(蟋蟀)的意象,寒蛩在秋夜的寂静中鸣叫,象征着孤独与哀愁。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某种难以言喻的情感的怜悯和共鸣,仿佛自己也成为了那寒蛩,孤独而哀伤。
“亦似孤鸿。”孤鸿,即孤独的鸿雁,常用来比喻孤独的人或事物。这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如同一只孤雁,在辽阔的天空中独自飞翔,寻找着归宿。
“苔径芦洲吊晚风。”最后两句,诗人将情感的抒发置于自然景色之中,苔径、芦洲、晚风,构成了一幅凄美而又静谧的画面。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通过自然界的景物来表达自己的孤独与哀愁。
整体而言,这首《罗敷媚·无题》通过对情感的细腻描绘和自然景象的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情感体验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它不仅是一首情诗,更是一首关于人生、孤独与自我探索的深刻之作。
江城暗雨,正残箫昏梦,客船无酒。
曲里香尘,吹不起,还误少年衫袖。
官烛烟寒,驿亭波暖,绿入清明柳。
玉人休折,小眉经岁疏瘦。
慢忆赋别东风,待新词谱遍,吴趋歌口。
后日西园,春好在,留得一双鹤守。
蓬海仙踪,蓟门归梦,叠鼓催津堠。
长安花发,故袍鸳缕能绣。
叹啼莺树改,吠犬篱荒,花事都非。
恐是桃源境,笑者回痴煞,心绪关伊。
一角袖罗红畔,点点口脂肥。
指乳燕帘空,抛馀妆镜,曾照双栖。凄迷。
记前度,秖病为谁慵,损了腰支。
蓦见才匀面,道黄金何物,难铸相思。
不道粉香吹散,凉雨一丝丝。
怎负却芳春,远山愁恨眉样低。
水鸟飞来不用招。卧浮图影曲塘坳。
过江通得海门潮。
为约星萍开碧镜,自删风竹作轻篙。
一秋诗境小红桥。
茫茫廿年馀,一往图自快。
今来始回首,逢人尽堪拜。
拜罢还致辞,不知双泪滋。
谁能药石我,没齿长相思。
病夫寻扁鹊,片语容自绐。
愿子垂谛听,一一陈其私。
我病胆力薄,我病眼力卑。
我病骨力脆,我病愿力雌。
愿力苟不深,扁鹊无可为。
明知还故纵,悠忽不自持。
惰窳苟如此,堕落安足疑。
感子惠我言,忽惊千钧锤。
临风还再拜,千里如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