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夕夫何夕,当年即此年。
虽云久离别,却是永团圆。
楼上曝衣会,庭前乞巧筵。
阿谁思往事,露立独酸然。
今夕夫何夕,当年即此年。
虽云久离别,却是永团圆。
楼上曝衣会,庭前乞巧筵。
阿谁思往事,露立独酸然。
这首诗描绘了七夕节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节日的温馨与哀愁交织的氛围。
“今夕夫何夕,当年即此年。”开篇以疑问句式引出主题,将读者带入一个特定的时间节点——七夕之夜,同时暗示了时间的循环往复,仿佛每年的此时此刻都承载着相同的期待与情感。
“虽云久离别,却是永团圆。”转折之处,诗人表达了对长久分离的无奈与对团聚的渴望。在七夕这个传统节日里,人们相信牛郎织女能够跨越银河相会,这种象征性的团圆成为了现实世界中离散者心中的一丝慰藉。
“楼上曝衣会,庭前乞巧筵。”具体描绘了七夕之夜的场景,楼上的妇女晾晒衣物,庭前则举行乞巧活动。这些细节不仅增添了节日的仪式感,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憧憬。
“阿谁思往事,露立独酸然。”最后两句,诗人以第三人称的视角,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与对当前孤独的感慨。在露水凝结的夜晚,有人独自站立,心中充满了对过往岁月的思念与对当下孤独的感伤。
整首诗通过七夕这一传统节日,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象、民俗活动和个人情感,展现了中国人对爱情、家庭团聚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人间三十六洞天,各有邃道通神仙。
兹山九锁路曲折,中开五洞栖云烟。
东游大涤望天柱,西登石室观飞泉。
穷幽讨胜足未倦,明月忽堕青崖颠。
山中道士借一榻,夜半猿鹤惊人眠。
明朝又复出山去,白云回首空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