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学昉儒门,礼失能求徵我鲁;
政声齐万石,河清可俟付儿曹。
女学昉儒门,礼失能求徵我鲁;
政声齐万石,河清可俟付儿曹。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杨圻为孔祥榕之母劳氏所作的挽诗。通过对“女学”、“礼失”、“政声”、“万石”、“河清”等词语的运用,展现了对劳氏德行与教养的高度赞扬。
首句“女学昉儒门”,意指女性教育从儒家文化中萌芽,赞扬了劳氏在女性教育领域的贡献和影响。接着,“礼失能求徵我鲁”一句,借用了《论语》中的典故,表达了劳氏在礼崩乐坏之时,能够坚守儒家礼仪,寻求恢复礼制的精神,体现了她的道德操守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政声齐万石”则赞美了劳氏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良好声誉,与古代以廉洁著称的万石君相提并论,暗示劳氏如同万石君一般,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管理能力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和赞誉。
最后一句“河清可俟付儿曹”表达了对劳氏后辈的期许,希望他们能够继承母亲的美德,如同黄河之水终将澄清一样,预示着家族的未来充满光明和希望。整首诗通过丰富的象征和比喻,深情地颂扬了劳氏的高尚品质和深远影响,同时也寄托了对她的深切怀念和对未来家族发展的美好祝愿。
诸公学道,莫学奇怪。无为无作无赛。
百不歌中四句,偈内持戒。
身心木雕泥捏,遇千魔、万难不采。
常宁耐,常宁耐常耐,宁耐宁耐。
悟彻观天之道,执天行关要,自是交泰。
常处真常常应,常静常在。
真常真欢真乐,现真如、超越三界。
真无坏,真无坏,无坏无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