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憎孟郊诗,复作孟郊语。
饥肠自鸣唤,空壁转饥鼠。
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
有如黄河鱼,出膏以自煮。
尚爱《铜斗歌》,鄙俚颇近古。
桃弓射鸭罢,独速短蓑舞。
不忧踏船翻,踏浪不踏土。
吴姬霜雪白,赤脚浣白纻。
嫁与踏浪儿,不识离别苦。
歌君江湖曲,感我长羁旅。
我憎孟郊诗,复作孟郊语。
饥肠自鸣唤,空壁转饥鼠。
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
有如黄河鱼,出膏以自煮。
尚爱《铜斗歌》,鄙俚颇近古。
桃弓射鸭罢,独速短蓑舞。
不忧踏船翻,踏浪不踏土。
吴姬霜雪白,赤脚浣白纻。
嫁与踏浪儿,不识离别苦。
歌君江湖曲,感我长羁旅。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哲学家苏轼(苏东坡)的作品,名为《读孟郊诗二首·其二》。诗人在此通过对唐代诗人孟郊的诗歌风格和内容的模仿,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困境的感慨以及对古典文学艺术的怀念。
"我憎孟郊诗,复作孟郊语。" 这两句表明诗人虽然不太喜欢孟郊的诗风,但还是在模仿他的语言风格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接下来的几句 "饥肠自鸣唤,空壁转饥鼠。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 描述了诗人内心的饥饿和不安,以及这种感觉如何深刻地影响着他的创作,诗歌如同肺腑之言,每一次流露都带来内心的忧虑。
"有如黄河鱼,出膏以自煮。" 这里借用了黄河鱼被捕捉后自我燃烧成油脂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的无奈和牺牲感。
"尚爱《铜斗歌》,鄙俚颇近古。桃弓射鸭罢,独速短蓑舞。" 这两句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喜爱,以及对简单、质朴生活的一种向往。
"不忧踏船翻,踏浪不踏土。吴姬霜雪白,赤脚浣白纻。嫁与踏浪儿,不识离别苦。" 这几句通过描绘一个女子的艰难处境和对未来生活的无知,以及诗人自己的漂泊感,表达了对于命运多舛和人生离合的深刻体验。
最后 "歌君江湖曲,感我长羁旅。" 则是诗人通过歌唱江湖之情,来抒发自己长期漂泊、游历四方的生活感受,以及由此产生的情感共鸣。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模仿孟郊的风格,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情感世界,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困境与诗人个人的苦闷。
七载炎州别,相望阅岁寒。
羁孤转江海,旅食守丛残。
枯树馀生在,狂花瞥眼看。
枭鸾一毛羽,蛟蜃各波澜。
错有量金铸,饥愁买玉餐。
自然堪陨涕,何处足凭阑。
念子从军幕,论文据将坛。
新诗能惠我,傲骨不应官。
西瀼酣歌老,南楼宾主欢。
愈风烦草檄,活国待弹冠。
腰瘦心逾壮,时危地孔安。
近闻摧六虎,早与说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