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室火符熄,群雄起纵横。
两京荡为墟,万里无农耕。
曹操劫神器,欲窃禅让名。
吴蜀耻北面,鼎峙方战争。
杀人如鲙鱼,天地厌血腥。
至今武昌邑,尚传吴主城。
长江吞八极,圆坛窥杳冥。
想当禋郊时,志勇扫搀抢。
燔柴封玉牒,冠弁罗公卿。
登山锡宴喜,日光烂旗旌。
宁知后嗣弱,壮业竟无成。
空馀旧基址,千载未攲倾。
常时屡掩卷,每读涕泗盈。
而况泊舟楫,披榛自径行。
霸图何所见,芳草与云平。
晚浪淙石脚,犹疑兵甲声。
汉室火符熄,群雄起纵横。
两京荡为墟,万里无农耕。
曹操劫神器,欲窃禅让名。
吴蜀耻北面,鼎峙方战争。
杀人如鲙鱼,天地厌血腥。
至今武昌邑,尚传吴主城。
长江吞八极,圆坛窥杳冥。
想当禋郊时,志勇扫搀抢。
燔柴封玉牒,冠弁罗公卿。
登山锡宴喜,日光烂旗旌。
宁知后嗣弱,壮业竟无成。
空馀旧基址,千载未攲倾。
常时屡掩卷,每读涕泗盈。
而况泊舟楫,披榛自径行。
霸图何所见,芳草与云平。
晚浪淙石脚,犹疑兵甲声。
这首诗《樊山》由宋代诗人郭祥正创作,描绘了历史上的烽烟四起、英雄辈出的时代背景,以及三国鼎立的风云变幻。开篇即以“汉室火符熄”点明历史转折,暗示东汉末年政权更迭的动荡局势。接着,“群雄起纵横”、“两京荡为墟”、“万里无农耕”等句,生动描绘了乱世中城市被毁、农田荒芜的惨象,展现了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
曹操“劫神器,欲窃禅让名”,吴蜀两国则“耻北面”,各自为政,形成三国鼎立之势。“杀人如鲙鱼,天地厌血腥”一句,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对生灵涂炭的深切同情。诗人通过“长江吞八极,圆坛窥杳冥”等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观与历史事件的交融,同时也暗含着对历史人物的深思。
“想当禋郊时,志勇扫搀抢”、“燔柴封玉牒,冠弁罗公卿”等句,描绘了古代帝王祭祀、封禅的宏大场面,体现了对权力与仪式的重视。然而,“宁知后嗣弱,壮业竟无成”揭示了历史人物虽有雄心壮志,但最终可能无法实现理想,留下遗憾。
最后,“空馀旧基址,千载未攲倾”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即使时间流逝,这些见证历史的痕迹依然屹立不倒。诗人“常时屡掩卷,每读涕泗盈”,流露出对历史沧桑的深深感怀。在“霸图何所见,芳草与云平”中,诗人反思历史中的霸业与荣光,似乎在说,这一切都已随风而去,只剩下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
“晚浪淙石脚,犹疑兵甲声”以晚浪的声音,仿佛还在回响着历史的战鼓,提醒人们不忘历史的教训。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