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禁生红药,微芳不自持。
幸因清切地,还遇艳阳时。
名见桐君箓,香闻郑国诗。
孤根若可用,非直爱华滋。
仙禁生红药,微芳不自持。
幸因清切地,还遇艳阳时。
名见桐君箓,香闻郑国诗。
孤根若可用,非直爱华滋。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长在仙境之中的红色药材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和深厚情感。开篇“仙禁生红药,微芳不自持”两句,通过将仙境比作一处禁止普通人踏足的地方,强调了这红药的珍贵与独特;“微芳不自持”则表达了一种细腻而含蓄的情感,似乎即便是如此美好的花朵,也无法完全展现其内在之美。
接着,“幸因清切地,還遇艳阳时”两句中,作者通过“幸因”二字,传递出一种喜悦之情,由于这块土地清新而纯净,这红药才得以在明媚的阳光下生长。这里的“清切地”与“艳阳时”,共同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温暖的氛围。
再看“名见桐君箓,香闻郑国诗”两句,作者借用了两个文化象征:一是“桐君箓”,可能指的是古代用桐木制作的书籍封面,这里象征着高贵和学问;二是“郑国诗”,则是古代著名音乐家郑国所作,传说其音乐能使人忘情。此处,作者将这红药比作这些文化符号,彰显了它不仅美丽,而且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最后,“孤根若可用,非直爱华滋”两句,则表达了一种对自然之物的珍视与利用。在作者看来,这红药即便是生长在偏僻之地,也不仅仅因为它美丽而被欣赏,它所承载的意义远超过了单纯的审美享受。
总体来说,此诗通过对仙境中红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界之美与文化内涵深刻理解和情感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