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暮春》
《暮春》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燕子来时春事空,杖藜来往绿阴中。

静怜朱槿无根蒂,开落惟销一阵风。

(0)
注释
燕子:春天的使者,常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
春事空:春天的景象已经结束。
杖藜:藜杖,古人常用的拐杖。
绿阴:绿色的树荫。
怜:怜惜。
朱槿:一种红色或橙色的花朵,又称扶桑。
无根蒂:没有稳固的根系,形容其随风飘摇。
销:消失,这里指花儿凋谢。
一阵风:突然的风,暗示花儿的脆弱。
翻译
燕子飞来时,春天的景色已空寂无存。
我拄着藜杖,在绿色树荫下漫步往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的图景,通过对燕子和杖藜来往的描述,展现了春天即将过去的感伤情怀。首句“燕子来时春事空”,点出了燕子的到来与春天即将结束之间的关联,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光易逝的无奈和惋惜。

接着,“杖藜来往绿阴中”则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示了春天最后一抹绿意。这里的“杖藜”指的是一种常见于水边或湿地的小草,而“绿阴”则暗示着树木依旧繁茂,但这样的景色也预示着春光即将消逝。

第三句“静怜朱槿无根蒂”,以静谧的语气表达了对那些生长在墙壁上的蔷薇花(朱槿)的怜悯。这些植物虽然美丽,却因缺乏稳固的根系而显得脆弱,似乎也寓意着诗人对于春天不稳定和易逝的感慨。

末句“开落惟销一阵风”,则是对春天最后花朵绽放与凋零的描写。这里的“一阵风”可能象征着时间流逝带来的自然力量,轻轻地吹散了最后的春意。

整首诗通过对暮春景致的细腻描绘和生动表达,传递了一种物是人非、时光易逝的情感体验。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子荆复倒压前韵一首亦复和之即以奉赠并呈端己韬仲子山诸叔及孝仪兄

孙楚新裁得几篇,倚楼吟断夕阳天。

游装书画春风棹,饮令诗歌夜月筵。

庭卉客怜双树好,瓶花自选一枝妍。

炉烟细穟穿芸帙,砚沼微澜堕柳绵。

绮语难从开士戒,朋欢不受内人牵。

羡君兄弟皆好同,愿就连床听雨眠。

(0)

即夕口占绝句十二首·其八

青鸟丁宁辨色归,为贪清语梦来迟。

朦胧倦睫开还闭,已是红窗日照时。

(0)

小祥之后,勉复弄笔梦游十二首·其十

晓日波纹漾镜台,玲珑窗户压池开。

钩帘远见孤村树,扫叶全呈一砌苔。

姊寄锡瓶缄茗去,婢携银合饷花来。

欢边事事供诗本,解味闲情不费才。

(0)

栎园姨翁幽楼久矣忽走京都人咸以宦情疑之余独知其不然也既而为荆川先生请谥朝奏疏夕报可客复有进议者曰『此时陈乞一荫得旨如寄耳』嘐然曰『吾驰走黄尘为先公易名两字耳今幸邀主恩归报家庙安能更贪羁绁为故山猿鹤笑耶』飘然策骑归逍遥林下余窃怪向之疑者真以腐鼠意鹓雏也记之以诗得转韵四十八句

中丞骏誉馨兰芷,一代文章推正始。

致身霄汉更夷犹,敛手经纶综百史。

晚扫鲸鲵靖海尘,扶桑清晏豁疏襟。

大星空伴忠魂赏,光焰何曾敌铄金。

圣明旷世搜麟凤,蠹简残编百朋重。

四部兼麈丙夜观,八编特赏经时总。

李牧功名异代思,贾生筹策文孙用。

日月昭回冥漠光,风云掩映缥缃动。

落落名孙饶祖风,赐书千卷寄雍容。

歌凝鸾凤歌箫碧,醉怨棠梨落藓红。

奇文弱冠人传诵,侠窟骚坛争引重。

潘岳家风首述诗,陆机世得先陈颂。

千里孤装触雪行,不求身贵谒公卿。

清评曾向清时吐,名世真儒伫易名。

圣主从前劳寤寐,览书未半催宣赐。

不用词林旧例沿,云章亲定襄文字。

问俗方求乐毅孙,披文亟录端明裔。

岂知骨性自烟霞,冥鸿早巳飘然逝。

松桂浓芬满旧山,酒轮茶臼掩柴关。

肯将马灯尘千斛,换却渔竿水一湾。

幅巾东路秋莼美,惟有狂吟颂天子。

傲骨难投世网中,才名不藉家声起。

家庙焚黄享礼成,不嫌野服拜明纶。

从来相业山中事,衣白何妨是散人。

(0)

灯夕悼感·其六

浓熏小像炷牙香,步月邻娃过影堂。

曾执绣缄称弟子,独揩清泪两三行。

(0)

续寒词·其六

香暖柔荑耐剪刀,平安胜字倩郎描。

未完一对红如意,尚费来宵烛半条。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张子翼 罗万杰 吴则礼 陈舜俞 徐溥 岳正 卢宁 史承谦 葛绍体 许棐 马臻 常纪 储巏 梁宪 朱浙 袁绶 贡师泰 郭辅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