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十七日夜月色尤佳与韦去非东亭小酌》
《十七日夜月色尤佳与韦去非东亭小酌》全文
宋 / 冯时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秋来瑶海浴婵娟,天上人间又一年。

有酒何妨三夜看,无云尚见九分圆。

楼台迥忆仙游眼,村落遥思禁曙烟。

斗柄衔山风露冷,归来清绝不成眠。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íyuèyóujiāwéifēidōngtíngxiǎozhuó
sòng / féngshíxíng

qiūláiyáohǎichánjuāntiānshàngrénjiānyòunián

yǒujiǔfángsānkànyúnshàngjiànjiǔfēnyuán

lóutáijiǒngxiānyóuyǎncūnluòyáojìnshǔyān

bànbǐngxiánshānfēnglěngguīláiqīngjuéchéngmián

注释
瑶海:古代神话中的仙境,这里指月宫。
婵娟:形容月亮明亮、美好。
有酒何妨:即使有酒,也愿意用来赏月。
九分圆:指月亮接近满月的状态。
仙游眼:想象中的仙人游览的景象。
禁曙烟:拂晓时分升起的炊烟。
斗柄:北斗七星中的一颗,用来指示方向。
风露:带有露水的微风。
清绝:清冷至极。
翻译
秋天来临,瑶池中的月亮如仙女般明亮,人间又度过了一年。
如果有酒,不妨连续三个夜晚欣赏,即使没有云彩,也能看到几乎完整的月亮。
在高楼台上回想起仙人游览的景象,远方的村落让我遥想拂晓的炊烟。
北斗星挂在山头,寒露沾湿了清风,回来后心境清冷,难以入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景象,诗人借着明月和酒,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享受与对遥远所思的怀念。

"秋来瑶海浴婵娟,天上人间又一年。" 这两句写出了秋季的月亮如同洗涤过的一般洁净明亮,每年这个时候总会让人感慨。

"有酒何妨三夜看,无云尚见九分圆。" 酒是诗人常用的意象,这里用来伴随赏月,表达了诗人的豪放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无云的夜空让明月更加突出,九分圆则描绘了一轮将满的月亮。

"楼台迥忆仙游眼,村落遥思禁曙烟。" 诗人在高处眺望,回想起过往的美好时光,而对于远方的村落,则是通过早晨的薄雾来表达对那边的思念。

"斗柄衔山风露冷,归来清绝不成眠。" 这两句则写出了夜深人静的凉意,诗人的心境也随之变得清澈而孤寂,以至于无法入睡。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月色的描写,以及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个文人墨客在美好自然环境中的自我体验与精神状态。

作者介绍

冯时行
朝代:宋

冯时行(1100—1163)宋代状元。字当可,号缙云,祖籍浙江诸暨(诸暨紫岩乡祝家坞人),出生地见下籍贯考略。宋徽宗宣和六年恩科状元,历官奉节尉、江原县丞、左朝奉议郎等,后因力主抗金被贬,于重庆结庐授课,坐废十七年后方重新起用,官至成都府路提刑,逝世于四川雅安。著有《缙云文集》43卷,《易伦》2卷。
猜你喜欢

寄灵隐惠明禅师·其二

海峤生片云,有时忽如盖。

不挂飞来峰,悠悠拟何待。

(0)

颂一百则·其六十六

机轮曾未转,转必两头走。

明镜忽临台,当下分妍丑。

妍丑分兮迷云开,慈门何处生尘埃。

因思良马窥鞭影,千里追风唤得回。

唤得回,鸣指三下。

(0)

颂一百则·其七十三

却请和尚道,虎头生角出荒草。

十洲春尽花凋残,珊瑚树林日杲杲。

(0)

颂一百则·其三十八

三界无法,何处求心。白云为盖,流泉作琴。

一曲两曲无人会,雨过夜堂秋水深。

(0)

颂一百则·其二十八

问既有宗,答亦攸同。三句可辨,一镞辽空。

大野兮凉飙飒飒,长天兮疏雨濛濛。

君不见少林久坐未归客,静依熊耳一丛丛。

(0)

送蕴欢禅者西上

金阙路曾遥,行行直开泰。

石房云未闲,杳杳若相待。

高踪逾履冰,何人不倾盖。

早晚承帝恩,再卜林泉会。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黄道周 葛立方 康海 林景熙 寇准 厉鹗 陈基 陈文蔚 沈曾植 项鸿祚 石介 陈允平 马祖常 袁凯 汤显祖 卢照邻 赵构 于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