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靸无尘心地闲,静随猿鸟过寒暄。
眼昏齿落看经遍,却向僧中总不言。
草靸无尘心地闲,静随猿鸟过寒暄。
眼昏齿落看经遍,却向僧中总不言。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的老僧在深山古寺中的宁静生活。开篇"草靸无尘心地闲,静随猿鸟过寒暄"写出了老僧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景,草木不起尘土,心境平和自在,与猿鸟为伴,共同度过了一个寒冷的季节。
接下来的"眼昏齿落看经遍,却向僧中总不言"则透露出老僧虽然年事已高,视力和牙齿都已经大不如前,但依然坚持阅读佛经,尽管他对周围的僧人保持沉默,不轻易发言。
整首诗通过对山寺生活的描绘,以及老僧的日常行为和内心状态,展现了一个超脱世俗、淡泊明志的宗教修行者的形象。同时,这也反映出作者对老僧这种平静、坚持和不言之美德的赞赏。
断眼风花如梦,被水霜繁,循涯芳歇。
邮程十里,津鼓迤明催彻。
寒灯陋馆,伴人销凝,小碧舒梅,千红沉叶。
怕理莼丝宛转,罢酒归来,潮语还自呜咽。
最是经行旧处,望中音乐城戍接。
信有前期在,但愁心无奈,先付鶗鴂。
河桥低转,脉脉半规斜月。
念远伤离年事晚,怨孤鸿天末。
嗒焉隐几,竽籁空外阔。
薰风清弄,带树蝉成韵。
夜色暗横塘,拥孤灯、凄凉客鬓。
扁舟梦锁,杨柳自津亭,期无准,香销尽,寂寂潮回信。
佳人重约,一箭流光迅。
花后起相思,试新妆、小莲腻粉。
罗衣换了,何处想腰肢,遥漏紧,疏星趁,枕簟都随分。
水光定。明月流黄共映。
鸳衾冷、罗绮旧情,牡蛎窗前客孤凭。新霜糁翠鬓。
休问。流红暗径。
朱楼晚、回首昔时,曾画山眉对妆镜。愁孕有谁讯。
便蚁酒重斟,麝煤都烬。秋风孤棹波清莹。
和雁羽汀洲,荻花江国,新诗随处自题咏。
管弦转愁听。幽兴。且追趁。甚锦字筝调,心字香印。
高城远隔天涯近。枉合贮钿钗,彩成花胜。
匆匆归也,待寄与,泪懒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