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门深锁绝纷嚣,客思难裁转寂寥。
几树寒蝉过永昼,半云孤雁到清宵。
金飙飒飒檐边度,玉露垂垂槛外飘。
秋夜故长难得寐,隔城听彻几声箫。
重门深锁绝纷嚣,客思难裁转寂寥。
几树寒蝉过永昼,半云孤雁到清宵。
金飙飒飒檐边度,玉露垂垂槛外飘。
秋夜故长难得寐,隔城听彻几声箫。
此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宁静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书院内外的景致与内心的感受。
首句“重门深锁绝纷嚣”,开门见山地描绘了书院的环境——重重门户紧闭,外界的喧嚣被隔绝在外,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接着,“客思难裁转寂寥”一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心境,身处这静谧之中,内心的思绪却难以平复,更加感到孤独和寂寥。
“几树寒蝉过永昼,半云孤雁到清宵”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寒蝉在漫长的白日里哀鸣,孤雁在清冷的夜晚飞过,这些自然界的声响,更添了几分凄凉与孤独感。通过“几树”、“半云”的修饰,也暗示了季节的变换,以及时间的流逝。
“金飙飒飒檐边度,玉露垂垂槛外飘”则将视角转向书院内部,金风(秋风)在屋檐下呼啸而过,玉露(秋露)从栏杆外缓缓飘落,这一动一静的描写,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喻了时光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和谐之美。
最后,“秋夜故长难得寐,隔城听彻几声箫”表达了诗人难以入眠的心情,只能隔着城墙倾听远处传来的箫声,这箫声或许给予了他一丝慰藉,但更多的还是对远方、对过去的思念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情感的巧妙融入,展现了一个深秋夜晚书院的独特魅力,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吾观仲方画,不从诸家入,亦复不从十指出。
直是一片豪性侠气结为块垒,以酒浇之不能止。
忽尔迸散落缣素,偶然浓淡分山水。
吾不知溪山之貌仲方,仲方之貌溪山。
无情有情含裹那可辨,复有袁生失足混其间。
数日苦热,对公所作寒江流,百骸泼泼化潺湲。
心魂清冷绝尘滓,恰逢投砾始惊还。
却笑凡手抛掷胸中活山水,漫从死骨求筋髓。
纵然逼真君家顾长康,抵掌虎头徒为尔。
噫吁嘻,俗眼赏鉴皆如此,不重真骨重形似!
时节回燕谷,家山问渚宫。
头颅将化雪,腰领渐成弓。
郑草终为带,杨经竟是虫。
瓶无濡鬣水,笔有怒鹏风。
古道水添石,寒崖翠倚枫。
门前端木过,瓢里子渊空。
白脯聊从俗,青襟解恼公。
四箴书两壁,二礼语诸蒙。
皱瘦多盈袖,芎藭尽入笼。
廪人供麝墨,月俸买肌红。
小史髭皆皓,邻斋耳未聪。
萧然心澹远,自振乃孤蓬。
临卬酒垆卓氏盘,携向禅堂醉里看。
橘皮蟹瓜未足云,分明远山秋水寒。
残膏剩馥沾唇吻,引得青娥入肺肝。
世远物微不可知,且欲借此为乐瑞。
百盘一吸无遗沥,奔注有若顺风湍。
醉中逸思不可止,援却老僧新竹竿。
书空卜丈作凰字,平地跃跃飞生鸾。
江神发幻思,十里金沙变。
白波荡琳球,云灿复霞溅。
头头螺甲青,点点妖唇茜。
殷殷玛瑙云,丝丝交背面。
风沙谁刻画,霜雪几陶炼。
暴精万馀年,今始叹光绚。
乡人陋莫知,骚客远难见。
付之蛮贾儿,凿火激流电。
辟如倾国人,埋没在乡县。
灵壁与将乐,下质得高荐。
荔枝未登科,百果争娇艳。
开卷读云林,续作石潭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