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记琼林预宴年,朱樱灼灼灿华筵。
当时上巳重经过,差觉今春又占先。
曾记琼林预宴年,朱樱灼灼灿华筵。
当时上巳重经过,差觉今春又占先。
这首诗《清明(其三)》由清代诗人金朝觐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景致与情感。
首句“曾记琼林预宴年”,诗人回忆起往昔在琼林宴会上的情景,那是一场奢华而美好的聚会,琼林象征着仙境般的美景,预宴则暗示着预先安排的盛宴,营造出一种梦幻而又庄重的氛围。
次句“朱樱灼灼灿华筵”,描述了宴席上的景象,朱樱即樱桃,以其鲜艳的颜色和诱人的光泽,为宴会增添了一抹生动的色彩。这不仅描绘了食物的诱人,也象征着生活的甜美与希望。
接着,“当时上巳重经过”,上巳是古代的一个节日,通常在农历三月三日举行,人们会到水边洗濯,以祈求去除疾病和不祥。这里提到“重经过”,意味着诗人再次经历或回忆起这个传统节日,可能是在不同的场合或时间,但都与春天、自然和生命的更新有关联。
最后,“差觉今春又占先”,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季节的感受。这句话中的“占先”可以理解为抢先、领先之意,诗人似乎在感慨,尽管时间流逝,但春天的到来总是给人以新的开始和希望,今年的春天也不例外,它提前到来,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回忆与当下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生命循环的感悟,语言清新,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