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仪积风雨,百谷漏波涛。
闻道洪何坼,遥连沧海高。
职思忧悄悄,郡国诉嗷嗷。
舍弟卑栖邑,防川领簿曹。
尺书前日至,版筑不时操。
难假鼋鼍力,空瞻乌鹊毛。
燕南吹畎亩,济上没蓬蒿。
螺蚌满近郭,蛟螭乘九皋。
徐关深水府,碣石小秋毫。
白屋留孤树,清天矢万艘。
吾衰同泛梗,利涉想蟠桃。
倚赖天涯钓,犹能掣巨鳌。
二仪积风雨,百谷漏波涛。
闻道洪何坼,遥连沧海高。
职思忧悄悄,郡国诉嗷嗷。
舍弟卑栖邑,防川领簿曹。
尺书前日至,版筑不时操。
难假鼋鼍力,空瞻乌鹊毛。
燕南吹畎亩,济上没蓬蒿。
螺蚌满近郭,蛟螭乘九皋。
徐关深水府,碣石小秋毫。
白屋留孤树,清天矢万艘。
吾衰同泛梗,利涉想蟠桃。
倚赖天涯钓,犹能掣巨鳌。
这首诗描绘了一副荒凉的自然景象和动荡的社会情况,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深切的忧虑。诗中“二仪积风雨”直观地展现了天气的异常与自然界的激烈变化,而“百谷漏波涛”则形象地描述了洪水带来的灾难。通过“闻道洪何坼,遥连沧海高”一句,可见诗人对远方洪水泛滥的消息感到震惊和担忧。
接着,“职思忧悄悄,郡国诉嗷嗷”表达了作者作为朝廷命官,对于百姓所受之苦感到深切的忧虑和悲哀。诗人通过“舍弟卑栖邑,防川领簿曹”等句子,传递了对亲人安全的担心以及对国家边疆防御工作的重视。
在下片,“尺书前日至,版筑不时操”显示了诗人急切地想要修建堤坝以应对洪灾,而“难假鼋鼍力,空瞻乌鹊毛”则表达了面对自然灾害时人类力量的有限。通过“燕南吹畎亩,济上没蓬蒿”等句,诗人描绘了一片被洪水淹没的景象。
最后,“螺蚌满近郭,蛟螭乘九皋”形象地展示了自然生态的混乱,而“徐关深水府,碣石小秋毫”则是对险要之地水势的描绘。全诗以“白屋留孤树,清天矢万艘”结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安宁的渴望。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精湛的笔法,更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是一篇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杰作。
香消未成寝,帘幕风凄。斜月冷照乌啼。
垂垂碧树已如帚,夜寒犹拣霜枝。
城楼故巢不见,但延秋门外,露草萋迷。
惊翻坠叶,听萧萧响入深池。
一自桑乾北渡,任是月明时。不向南飞。
谁劝王孙归去,啼鹃不到,烟柳空垂。
愁多梦少,倚熏垆、划遍寒灰。
分今宵无睡,祇愁玉箸,湿尽红蕤。
倚雕栊。绿阴庭院,几枝榴绽鲜红。
又彩缕、添缠玉臂,浴兰初罢,菖蒲饮竭千钟。
流光催老匆匆。曾识荒荆驼卧,还看碧海尘空。
漫回首韶年,也逢重午,巨鲸吹浪,杨鬐都化艨艟。
此日旗翻翠岭,何人诗衍彤弓。按薰风。
料弦歌、四方正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