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岫还归岫,无心亦有心。
倘令空外尽,安望复为霖。
天末片云落,层阴远势浓。
夕阳如有意,照见芙蓉峰。
出岫还归岫,无心亦有心。
倘令空外尽,安望复为霖。
天末片云落,层阴远势浓。
夕阳如有意,照见芙蓉峰。
这首诗《看云》由清代诗人金朝觐所作,通过对云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独特感悟与哲思。
首句“出岫还归岫”,描绘了云朵从山间升起,又回归原处的情景,既展现了云的流动性,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循环往复。接着,“无心亦有心”一句,巧妙地运用了双关手法,一方面指云没有固定的心意,随风飘荡;另一方面,也暗喻人应当像云一样,虽无固定之念,但内心应有追求和目标。这种“无心”与“有心”的辩证关系,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倘令空外尽,安望复为霖”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云的寓意。如果云能覆盖整个天空,那么它便能带来甘霖,滋润大地。这里不仅赞美了云的奉献精神,也隐含了对人应当有所作为、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期望。
“天末片云落,层阴远势浓”描绘了云在天边落下,远处的阴云更加浓厚的画面,展现了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
最后,“夕阳如有意,照见芙蓉峰”一句,以夕阳的余晖照亮芙蓉峰,象征着美好事物的出现,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与珍惜之情。夕阳的“有意”照耀,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寓意着即使在日暮时分,也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与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云的自然景象与深刻的哲理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见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我昔望庐山,高高上无极。
中有羽化人,林栖绝粒食。
绀发方碧瞳,肌肤冰玉色。
借问年几何,春秋千百亿。
闻之心魂动,欲附双飞翼。
飘飘不我顾,招手长太息。
窃恐染荤膻,浊秽神明殛。
三年事斋沭,精祷靡变惑。
峰岚日夕深,仰攀尚难即。
至人倏来去,仪形成久违。
悠悠二十年,夜梦忽旋归。
相携载登陟,皇恤疲与饥。
所期近可远,高高凌崔巍。
幸此撰杖屦,窃聆謦欬微。
一步还一趋,自惊畴昔非。
还闻喟然叹,与子久相依。
言在逾有亲,神游不可鞿。
觉来异今古,灵爽疑投几。
节序当暮秋,牛山敛烟霏。
因怀及门侣,感慨一沾衣。
汲泉注之池,其受不盈咫。
中有芳根藏,沈沈绝污滋。
春至意若会,雨馀色初起。
新苔借香腻,细砾含清泚。
簇簇露囊锥,粲粲见笑齿。
朝来一凭栏,苗长三尺美。
挺如武帐剑,肃若青衿士。
疏密自成行,零乱不失纪。
冥悟测所由,迅速孰能拟。
因之察万类,可以鉴生理。
共倦风尘役,俱怀山水游。
郊容争媚日,湖景独澄秋。
细草横塘路,轻帆茂苑舟。
松深遥辨寺,花密屡经丘。
禅定闻春鸟,机忘见瞑鸥。
省腰知病起,延步惜芳留。
信有林中逸,何须物外求。
多惭小阮醉,犹得预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