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删不惜管城髡,难觅当时旧迹痕。
点石成金惭妙手,与人规矩底堪论。
增删不惜管城髡,难觅当时旧迹痕。
点石成金惭妙手,与人规矩底堪论。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刘天谊所作的《题顾生课稿三首》中的第一首。诗中以“管城髡”比喻笔墨,表达了对文才的珍视和对传统技艺传承的感慨。
首句“增删不惜管城髡”,运用了“管城髡”这一典故,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于文笔的珍惜和不吝于修改完善的态度。这里的“管城髡”原指古代制笔的工匠,这里借指笔墨,强调了诗人对于文字创作的严谨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次句“难觅当时旧迹痕”,则表达了对过去文人墨客留下的文化遗产难以寻觅的感慨。这既是对历史文化的追忆,也是对传统文化逐渐流失的忧虑。
后两句“点石成金惭妙手,与人规矩底堪论”,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一句“点石成金惭妙手”运用了“点石成金”的成语,比喻通过巧妙的手法将平凡的事物转化为珍贵之物,此处暗含诗人对自己文笔的谦逊自省,同时也表达了对高超技艺的敬仰。后一句“与人规矩底堪论”则提出了一个反问,意在探讨在当今社会,是否还有足够的规则和标准来评判和传承优秀的文化作品,流露出对文化传承和评价体系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文笔、传统技艺以及文化传承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文学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同时也蕴含着对传统文化价值的尊重与忧虑。
我公经纶手,胡为试盘根。
忠言与嘉绩,有后期臧孙。
胸中五千卷,三岁不窥园。
种德如川增,源深自潺湲。
遽辞承明庐,出备诸侯藩。
仁风被草木,已觉棠阴繁。
此君况手植,伴公读书轩。
未须劳越吟,寓目聊江村。
群豪争吐奇,和诗相劝敦。
愧无峥嵘句,往继火陆浑。
莱公少年日,逸气生云泉。
定策清东宫,天子为矍然。
奇豪不世出,获一以当千。
亲征功第一,尚记破虏年。
想见和易姿,垂柳春风前。
我公嗣前列,刚特才亦全。
方持使者节,眉宇秀而渊。
高楼独自登,爱公能补天。
高情吊陈迹,妙语吐新篇。
如风行水上,涣然成漪涟。
乃心在王室,何时朝日边。
正坐霖雨手,丰年自留连。
何必羡遗像,公自当济川。
梦泽正天寒,南峰带秋色。
诗人句不尽,馀意传粉墨。
年来两眼昏,吏牍苦侵迫。
明窗展横素,刮膜谢砭石。
往时蓬莱宫,图画灿东壁。
拾遗老阴峭,思训丽春碧。
经年一过眼,行绕不暇食。
太行逢李生,笔势妙思索。
未成真营丘,不俗已高格。
安得十万钱,尽致鹅溪白。
不须念衣裘,䃜灰日滋殖。
写我江湖心,浩荡满千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