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生楚山曲,金生鄱溪滨。
南人弃农业,求之多苦辛。
披砂复凿石,矻矻无冬春。
手足尽皴胝,爱利不爱身。
畬田既慵斫,稻田亦懒耘。
相携作游手,皆道求金银。
毕竟金与银,何殊泥与尘。
且非衣食物,不济饥寒人。
弃本以趋末,日富而岁贫。
所以先圣王,弃藏不为珍。
谁能反古风,待君秉国钧。
捐金复抵璧,勿使劳生民。
银生楚山曲,金生鄱溪滨。
南人弃农业,求之多苦辛。
披砂复凿石,矻矻无冬春。
手足尽皴胝,爱利不爱身。
畬田既慵斫,稻田亦懒耘。
相携作游手,皆道求金银。
毕竟金与银,何殊泥与尘。
且非衣食物,不济饥寒人。
弃本以趋末,日富而岁贫。
所以先圣王,弃藏不为珍。
谁能反古风,待君秉国钧。
捐金复抵璧,勿使劳生民。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赠友五首(其二)》。诗中通过对比自然界中的银与金,以及农民对待这些贵重物品的态度,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
开篇“银生楚山曲,金生鄱溪滨”两句,以富丽的笔触描绘出自然界中银与金的生成环境,既美化了大自然,也为后文的议论埋下了伏笔。紧接着,“南人弃农业,求之多苦辛”展现了当时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农民放弃耕作,转而去追逐难以获取的贵金属,这不仅反映出农村经济的困顿,也揭示了人们对于物质利益的盲目追求。
“披砂复凿石,矻矷无冬春”四字生动地描绘了人们为了获得金银所付出的艰辛劳作,以及这种行为的无休止性。随后的“手足尽皴胝,爱利不爱身”则从身体和心理两个层面展示了这种盲目追求带来的后果:肉体受损,精神也变得麻木。
下文“畬田既慵斫,稻田亦懒耘。相携作游手,皆道求金银”进一步强调了人们放弃本职工作去追逐虚幻的财富,这种现象已经蔓延成风,导致农业生产力度下降。
“毕竟金与银,何殊泥与尘”则是诗人对于这种盲目追求贵金属行为的反思。贵重金属和泥土尘埃,本质上并无区别,但人们却对其趋之若鹜,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愚蠢。
“且非衣食物,不济饥寒人”则指出这些金银对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苦毫无用处,而是加剧了人们的贫穷和冷暖。接下来的“弃本以趋末,日富而岁贫”更进一步地批判这种追求表面的财富而忽视根本的行为。
最后,“所以先圣王,弃藏不为珍。谁能反古风,待君秉国钧。捐金复抵璧,勿使劳生民”则是诗人对于古代圣明之主的赞誉,以及对现代统治者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像古代的贤君那样,不以积累财富为重,而是致力于减轻人民负担,使社会安宁。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反思,批判了当时社会上盲目追求金银而忽视本业的行为,并呼吁统治者回归以民为本的正确治国之道。
封龙山势壮,巀嶪见熊耳。
高峙层霄间,下听几千里。
威深貔虎避,意拔雷电起。
乃知天降灵,自与凡石异。
浮岚出晴丹,淑气凝夜紫。
彷佛悬崖旁,呵护有神鬼。
我思汉三老,幽谷访遗屣。
人去事亦非,荒池但秋水。
地灵应未散,烈士还继轨。
遥遥白云中,何人隐高几。
翩翩双彩凤,和鸣复齐飞。
齐飞何所止,西北有高台。
高台高无极,上与青云齐。
竹实为凤食,梧桐为凤栖。
映日弄光景,翥风扬羽仪。
音声调律吕,文彩耀陆离。
幸逢命夔日,佐以云和师。
笙磬既同音,箫韶亦间吹。
闻声自相感,应节舞徘徊。
上昭帝王瑞,下彰畿甸辉。
信蒙主司爱,遂命虞人罗。
持为大廷贡,张乐迎来兹。
闻有凤凰阁,复有凤凰池。
翔游永朝夕,人间徒尔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