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咄汝为子,念之心可寒。
慕则非所慕,叹则非所叹。
愚生乃系俗,达人斯大观。
大明高照耀,沧海足波澜。
不求胜己友,有过孰抨弹。
不绝害心念,诚身奚喜欢。
沟浍无源本,易盈还易乾。
见善苟不明,譬彼东西湍。
仁义根于心,视精而行端。
读书贵知道,事亲宁以官。
会稽产竹箭,西海出琅玕。
虚名何足尚,所惧实才难。
咄咄汝为子,念之心可寒。
慕则非所慕,叹则非所叹。
愚生乃系俗,达人斯大观。
大明高照耀,沧海足波澜。
不求胜己友,有过孰抨弹。
不绝害心念,诚身奚喜欢。
沟浍无源本,易盈还易乾。
见善苟不明,譬彼东西湍。
仁义根于心,视精而行端。
读书贵知道,事亲宁以官。
会稽产竹箭,西海出琅玕。
虚名何足尚,所惧实才难。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孙应符的作品,题目为《咄咄篇》。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自我修养和个人品德的深刻体会,以及对待友、事亲等方面的态度。
诗人以“咄咄汝为子,念之心可寒”开篇,表现出一种严厉警醒自己的语气,仿佛在告诫自己要有所觉悟和反省。接着,“慕则非所慕,叹则非所叹”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超然态度,不随波逐流。
“愚生乃系俗,达人斯大观”则是说尽管自己还不够成熟,但对于通晓世间的大道理已经有所领悟。紧接着,“大明高照耀,沧海足波澜”描绘了一种光明磅礴、浩瀚如海的境界,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广阔与深邃。
“不求胜己友,有过孰抨弹。不绝害心念,诚身奚喜欢。”表达了诗人对待朋友不争高下,对于自己的过失则要及时反省,不断自我警示和提醒。
“沟浍无源本,易盈还易乾”可能在比喻生命如同河流,没有永远的源头,而人的情感和境遇也像天气一样容易变化。
“见善苟不明,譬彼东西湍。仁义根于心,视精而行端。”则是说当看到好的品德或行为时,即便不明白其深意,也应该像东流的河水一样追随。仁义之道源自内心,要以诚实的心去观察和实践。
“读书贵知道,事亲宁以官”强调了读书要懂得其中的意义,而在处理与父母相关的事务时,即便是官职也要退居其次。
最后,“会稽产竹箭,西海出琅玕。虚名何足尚,所惧实才难。”则是在说诗人对于空有虚名的轻视,而对真正的才能和学问却感到敬畏和困难。
整首诗通过各种意象和比喻,传达了诗人对于个人的修养、品德和对待世事的态度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
新岁逼人无一日,残冬飞雪已三回。
百分琥珀従君劝,十里琼瑶走马来。
南国高人真巨源,华堂邂逅接清樽。
十年一见都如梦,莫怪终宵语笑喧。
倾尽香醪雪亦晴,东斋醉卧已三更。
佳人不惯生疏客,不尽清歌宛转声。
陋巷丈夫病且贫,悬鹑百结聊庇身。
蠕蠕大虱长孙子,败缯敝絮开阳春。
故襦宽博裹肩?
坒,出没逡巡初莫畏。
一朝换酒入邻家,顾视腰间犹犊鼻。
入缝循腰还自足,肌肤转近尤为福。
咋皮吮血无已时,应待渠家具汤沐。
朱轮华盖事远游,厩无良马乘疲牛。
青丝玉勒金络头,任重道远旁人忧。
奔驰往来历山丘,腾坑投淖摧辕辀。
已厌复起行未休,青刍黄粱为君羞。
长路漫漫经九州,场有白驹胡不收。
饥食玉山饮河流,朝秣幽冀莫炎陬。
奔云掣电不少留,仆夫顾之心怀愁。
王良不生谁与谋,哀哉骏骨千金酬。
东夷従古慕中华,万里梯航今一家。
夜静双星先渡海,风高八月自还槎。
鱼龙定亦知忠信,象译何劳较齿牙。
屈指归来应自笑,手持玉帛赐天涯。
官是蓬莱海上仙,此行聊复看桑田。
鲲移鹏徙秋帆健,潮阔天低晓日鲜。
平地谁言无崄岨,仁人何处不安全。
但将美酒盈船去,多作新诗异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