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幽向何处,大涤山水好。
九峰拔奇秀,下有松石老。
白云和红叶,满径无人扫。
振衣长风生,一笑登木杪。
寻幽向何处,大涤山水好。
九峰拔奇秀,下有松石老。
白云和红叶,满径无人扫。
振衣长风生,一笑登木杪。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水画卷,抒写了诗人寻幽探秘的乐趣与自在的情怀。开篇即以“寻幽向何处,大涤山水好”概括了主题,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赞赏。“九峰拔奇秀,下有松石老”则具体描绘了山势的雄伟与古松怪石的自然之趣。这里,“拔奇秀”四字形容山峰的挺拔异常,生动传神;“松石老”则暗示着岁月沧桑、静默无言的哲理。
接着,“白云和红叶,满径无人扫”一句,通过对比鲜明的色彩和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诗人独自游历时所享受的清净与宁静。这里,“白云”象征着纯洁与自由,而“红叶”则可能是秋季的景色,两者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俗、回归自然的情境。
最后,“振衣长风生,一笑登木杪”则展现了诗人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的心态。“振衣”一词,常用来形容行走时的轻松与舒适;“长风生”则是自然界的一种动态美,象征着生机勃勃和无尽的活力。而“一笑登木杪”,诗人在山林间徜徉,心情愉悦,一笑之间,似乎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整首诗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悠远,通过对山水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在自然中寻找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的情怀。
龙蟠虎踞帝王州,春色先归十二楼。
花气夜随香雾合,莺声朝带彩云流。
乌衣子弟青丝骑,桃叶佳人翠翰舟。
最是江南佳丽地,酒旗歌板易淹留。
八年曾过清溪曲,一渡溪桥泪相续。
风吹澹圃柴门开,芳径无人鸟啼竹。
忆昔曾随杖履入,枫叶芦花秋可即。
长公觞客我公笑,醉归同卧茅堂侧。
读书堂前月满帘,犹记当年奉颜色。
方瞳鹤发今何在,冥漠游魂招不得。
溪花乱落溪水东,夜台自此无消息。
我今三年父不见,绵绵此恨方无极。
孤儿惟下吊孤儿,泪眼相看天为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