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翩鸿雁正哀鸣,谁把天瓢此夕倾。
稻畎青回春意足,蘋池水长晓波清。
残民已有生成望,委巷初闻笑语声。
愧我西来无寸补,载歌周雅颂皇明。
翩翩鸿雁正哀鸣,谁把天瓢此夕倾。
稻畎青回春意足,蘋池水长晓波清。
残民已有生成望,委巷初闻笑语声。
愧我西来无寸补,载歌周雅颂皇明。
这首《喜雨诗(其一)》由明代诗人何乔新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水降临后带给大地与人心的喜悦与希望。
首句“翩翩鸿雁正哀鸣”,以鸿雁的哀鸣开篇,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为后续的转折铺垫。紧接着“谁把天瓢此夕倾”,巧妙地将雨水比作从天而降的瓢,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雨水的降临,同时也暗示了这场雨对于久旱大地的珍贵与重要性。
“稻畎青回春意足,蘋池水长晓波清”两句,通过稻田和蘋池的变化,展现了雨水带来的生机与清新。稻田因雨水而呈现出勃勃生机,蘋池的水面在晨光中泛起清波,两幅画面相得益彰,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也寓意着雨水对于农业生产的宝贵价值。
“残民已有生成望,委巷初闻笑语声”则转向对人民生活的关注。在这场喜雨之后,人们对于未来的生计有了新的希望,委巷中传来了欢声笑语,生动地描绘了雨水给人们带来的喜悦与希望。
最后,“愧我西来无寸补,载歌周雅颂皇明”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无法直接参与这场喜事的遗憾,同时通过引用《周雅》和“颂皇明”的典故,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祝福与赞美,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民情感的细腻捕捉,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社会民生的深切关怀,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
畴昔常闻处士庄,林泉胜景甲山阳。
一渠寒水流清济,千仞浓岚耸太行。
枋口云归穿古木,燕川风过入脩篁。
前贤旧业何人继,分与三贤作醉乡。
小阁登临春暮时,绮栏飞闼映游丝。
莺喧曲槛韩冯树,藓晦幽庭贡禹綦。
闲对碧云吟桂水,狂思长袂宿兰池。
徘徊望断江边客,采得瑶华寄与谁。
典礼惟周旧,经文在鲁馀。
西清开缥帙,东面授丹书。
访道前釐席,崇风厚石渠。
研覃忘日旰,图绘极霞舒。
千载逢亨际,三冬罢讲初。
圣怀轻璧马,慈宴乐蒲鱼。
妙技通神细,清商按曲徐。
炉香分汉殿,鼎味出尧除。
诸老恩同醉,孤臣艺最疏。
至仁何以报,忠义即琼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