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蜀江和周炳仲百丈韵》
《蜀江和周炳仲百丈韵》全文
宋 / 李曾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欲知峡路打滩涡,千尺苍筠用力多。

进退不烦篙影动,东西惟听柁师呵。

命垂一缕惟天耳,力挽千钧如水何。

争似钱塘江上路,夜深柔橹听吴歌。

(0)
注释
峡路:江峡中的航道。
打滩涡:描述船只在激流中航行,避开漩涡。
篙影:竹篙在水中的倒影,象征操控船只的力量。
柁师:掌舵的人。
命垂一缕:形容生命危在旦夕。
千钧如水:比喻力量巨大。
钱塘江:著名的河流,位于中国浙江。
柔橹:轻柔的船桨。
吴歌:吴地的民歌,可能指江南地区的音乐。
翻译
想要了解峡中的激流和漩涡,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去探索。
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都不必依赖竹篙的摇动,只听舵手的号令即可。
生死存亡只在一线,全凭天意,力量虽大如水,却无法掌控一切。
哪比得上钱塘江上的夜晚,静听轻柔的船桨声和吴地的歌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舟行于险峻的峡路之中,水流湍急,船只需借助强劲的力量才能前进。诗人通过对比钱塘江上的航行,表达了对蜀江航道艰难的深刻感受,同时也表现出了舟师们在夜晚听着吴歌(指南方地区的民间音乐)中展现出的勇气与力量。

诗中的“千尺苍筠用力多”形象生动,展示了船夫们在激流中挥汗如雨、使用长竹竿撑船的艰辛场景。“进退不烦篙影动”则描绘出舟师对水势的精确掌控,即使是细微的篙影(即用竹竿触底的情况)也不会引起他们的烦恼。

“命垂一缕惟天耳,力挽千钧如水何”两句,通过将舟师们的力量比喻为天上的神秘之物,以及将巨大的力量比作轻盈的水流,以此表达了他们在面对险峻航道时所展现出的英勇与力气。

“争似钱塘江上路,夜深柔橹听吴歌”则是诗人借用钱塘江(今浙江杭州西湖的古称)作为比较,强调蜀江行船之难。夜晚时分,在轻柔的橹声中,舟师们依然能够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状态,继续前行。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险峻航道与舟师英勇力量的描绘,展现了古代水上交通的艰辛与挑战,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船夫们的赞美之情。

作者介绍
李曾伯

李曾伯
朝代:宋   字:长孺   号:可斋   籍贯:要亦戛戛异   生辰:1198年-1268年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杂诗·其一

初日上昆仑,玉色皓天地。

我欲采其英,万里莫由致。

黄河行中原,终古为患累。

去源日以远,浊浪日以恣。

探寻枉张骞,凿空难任使。

终将移大山,永为东南蔽。

底柱而受镌,恐非神禹意。

(0)

纳凉与陈生偶述·其五

尊彝古生銴,文胜质已镌。

埋璧珛满身,五德岂复全。嗜古匪适用,所宝在?穿。

遂令啖名者,老死故纸间。

束发悟其非,垂老岂惑焉。

精神傥别寄,稍久辄欲迁。

赖兹隽永味,庶以消长年。

(0)

九月八日同年陈范川太史招同梁一峰广文游光孝净慧二禅寺呈范川·其二

宝庄严寺晚来过,奈此倾欹窣堵何。

卧阁佛谁烧舍利,上堂僧似病维摩。

黄龙会散犀香满,白马经残贝叶多。

赖有骊珠君袖落,山门留镇配东坡。

(0)

山中杂诗·其三

儿宽昔带经,近与田舍依。

吁嗟巾阛子,弄墨争几希。

我本识字农,喜课桑叶肥。

间间历阡陌,界画如僧衣。

吟哦适其天,白鸟时自飞。

夕阳刚下岭,牛背驮人归。

(0)

叶赫城

还来问旧城,稼穑不知兵。

水带孤村迥,风兼野马鸣。

高山余破垒,半塔矗荒营。

迟日乡三老,呼牛陇上行。

(0)

枫桥柬朱蔬坪太史

吴江霜冷泛疏篷,为访苕西玉局翁。

隐几公方注秋水,开轩人似坐春风。

寒山钟断枫千树,老圃香浓菊一丛。

回首旧游清兴在,画船镫火月明中。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蒋防 曹禾 陶翰 冯梦龙 查升 孙奇逢 陆羽 陆希声 刘邦 卢谌 顾允成 马怀素 刘三吾 李天馥 杨云翼 乔吉 萧观音 伍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