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春寒老不禁,喜看晴日上窗棂。
群花半露乾坤巧,百刻平分昼夜停。
拄杖有时挑菜甲,桔槔无复问畦丁。
逢春不出何为者,众醉谁知可独醒。
无奈春寒老不禁,喜看晴日上窗棂。
群花半露乾坤巧,百刻平分昼夜停。
拄杖有时挑菜甲,桔槔无复问畦丁。
逢春不出何为者,众醉谁知可独醒。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年诗人在春日的感受和生活情景,充满了对生命流逝与自然美景的珍视。开篇“无奈春寒老不禁”,表达了诗人对于岁月流逝、身体衰弱的无奈,同时也透露出他仍旧喜悦于春日的温暖和明媚的阳光。
接着,“喜看晴日上窗棂”展示了诗人对美好景致的享受,他通过窗棂,欣赏到室外晴朗的天气。紧接着,“群花半露乾坤巧”,诗人用“群花半露”来形容春天百花初放的生机勃勃,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反映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赞美。
“百刻平分昼夜停”则是对时间流逝的一种哲学思考,表达了一日之中昼夜平等分配的客观规律,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时光宝贵的感慨。
随后,“拄杖有时挑菜甲”和“桔槔无复问畦丁”,则是诗人的生活片段,通过使用拐杖挑选蔬菜和对果树的关注,展现了诗人在春天的平凡而又充实的日常生活。
最后,“逢春不出何为者”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不能外出的遗憾,而“众醉谁知可独醒”则表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自我享受自然之美的精神状态。这里的“独醒”,并非真的酒后清醒,更多是指在人们沉浸于物欲和世俗喜悦时,诗人能够保持一份清醒和独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老年生活的平实写照,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自然与时间深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