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莲叶舟》
《莲叶舟》全文
明 / 张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莲落红衣玉露秋,萧萧鹤发映中流。

若非太华峰头种,那得乘风稳似舟。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通过莲叶与小舟的形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首句“莲落红衣玉露秋”,以“红衣”形容莲叶,既形象又富有色彩感,仿佛在秋天的晨光中,一片片莲叶如同穿着红色衣裳的少女,静静地躺在碧绿的池塘上,沾染着晶莹的露珠,展现出一种清丽脱俗之美。这里的“红衣”不仅指颜色,也暗含了生命的活力与美丽,与“玉露秋”形成鲜明对比,秋日的凉意与露珠的清冷,为画面增添了几分静谧与深邃。

次句“萧萧鹤发映中流”,将画面的焦点转向了小舟上的老人,以“鹤发”形容老人的白发,既表现了岁月的痕迹,也暗示了老人的智慧与沉稳。在“中流”的背景下,老人的身影显得格外孤独而坚定,仿佛是时间长河中的一个见证者,与自然和谐共存。这里的“中流”不仅指物理位置,更象征着人生的中年阶段,充满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思考。

后两句“若非太华峰头种,那得乘风稳似舟”,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老人生活状态的赞美。这里“太华峰头种”可能是一种隐喻,指的是老人的生活方式或精神追求,如同在高山上种植的植物,需要坚韧不拔的精神才能生长。而“乘风稳似舟”则描绘了老人在生活的波涛中,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稳定,就像小舟在风浪中平稳航行一样。这不仅是对老人生活态度的肯定,也是对人生智慧的一种颂扬,即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内心保持平和与坚定,就能像小舟一样稳稳地航行于生活的海洋之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莲叶与小舟的描绘,以及对老人形象的刻画,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以及在复杂多变的人生中保持内心平静与坚定的重要性。

作者介绍

张宁
朝代:明   号:方洲   籍贯:浙江海盐   生辰:1426—1496

张宁(1426—1496)字靖之,号方洲,一作芳洲,浙江海盐人,明朝中期大臣。景泰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丰采甚著,与岳正齐名,英宗尝称为“我张宁”云。成化中出知汀州,先教后刑,境内利病悉罢行之。后为大臣所忌,弃官归,公卿交荐,不起。能诗画、善书法,著有《方洲集》等。 
猜你喜欢

秋雨二首·其一

凉风帘幕吹,疏雨芭蕉滴。

莎鸡湿且鸣,芳草萋已碧。

衰杨欹舞迟,晚蝶寻栖急。

秋云流不尽,秋景无颜色。

(0)

月夜歌

冷月皎皎兮映回廊,白云淡淡兮雁南翔。

高飞且鸣兮声凄凉,微风渐起兮侵罗裳。

疏星摇落兮凝清光,却下重帘兮隔严霜。

(0)

苏台雨夜

夜阑灯灺近三更,枕上微闻滴溜声。

多少缠绵繫丝雨,今宵无梦返江城。

(0)

清河道中

青杉寥落走风尘,又见西风动白蘋。

万斛秋愁千里客,相逢强半乱离人。

(0)

题金筱庄太守抚松图

大江汇海何冥濛,水势欲挈狼山东。

谁与中流作砥柱,坐抚琴鹤临蛟宫。

崇川政绩垂千载,循吏仙吏无与同。

忆昔下车吾暨阳,瀛澥荡潏戎披猖。

海艘驶绝众骇走,公独静镇严其防。

诘奸除暴葺土疆,口碑啧啧传道旁。

苍波茫茫月轮曙,海邦竹马迎公去。

儿童争识郭细侯,父老还歌廉叔度。

卅年宦辙江东遍,劲节清标见真面。

绿树千山闻杜鹃,西泠回首花如霰。

一幅苍官黝色新,秋烟秋雨忆鲈莼。

即今莫便思归老,沧海横流要此身。

(0)

秋感呈杨蝶庵

何日消金甲,羁人望眼赊。

有诗都写恨,无梦不还家。

憔悴先芳草,飘零对落花。

秋风渐相逼,空自惜年华。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许晓轩 刘振美 任锐 余文涵 孙中山 孔稚珪 汪精卫 聂绀弩 朱孝臧 耶律倍 吴佩孚 马一浮 张瑞玑 溥心畬 周钟岳 张元济 许世英 吴宗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