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下秋风擢桂枝,桂枝今日岂吾司。
钟山宛宛行来见,淮水悠悠别后思。
平市烟花应我识,前朝陵寝没人知。
道傍不用争先睹,便是当初赴试时。
白下秋风擢桂枝,桂枝今日岂吾司。
钟山宛宛行来见,淮水悠悠别后思。
平市烟花应我识,前朝陵寝没人知。
道傍不用争先睹,便是当初赴试时。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王鏊在壬子年于南畿地区校阅文章时,抵达金陵(今南京)所见所感。诗中充满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与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首联“白下秋风擢桂枝,桂枝今日岂吾司”以秋风中的桂花树起笔,象征着收获与荣耀,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物是人非的主题。桂花树在这里既是自然景观的描绘,也隐喻了诗人的身份与地位。
颔联“钟山宛宛行来见,淮水悠悠别后思”转而描写诗人行经钟山(即紫金山)与淮水的情景,钟山的蜿蜒与淮水的悠长,不仅展现了金陵的地理风貌,也寄托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思念。
颈联“平市烟花应我识,前朝陵寝没人知”则将视角转向了城市的繁华与历史的沉寂。平市的烟火气与前朝陵寝的无人问津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逝去荣光的怀念。
尾联“道傍不用争先睹,便是当初赴试时”收束全诗,诗人似乎回到了最初赴试的时刻,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追忆与珍惜。这一句既是对个人经历的回顾,也是对人生旅程中那些重要时刻的深情回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念尔仍多病,天寒近若何。
或疑诗作祟,莫讶药为魔。
带缓知腰瘦,巾深怯鬓皤。
雪声灯外听,香气枕边过。
客至还题凤,书成即换鹅。
寂寥鹦鹉赋,慷慨扊扅歌。
梦记青绫直,春回绛帐多。
寻芳倘能出,南陌共鸣珂。
白水冒平田,积阴过初夏。
风雨招友生,琴樽相慰藉。
飞梯倚孤撑,连峰竞回迓。
晦冥岩壑变,空翠林木亚。
疏烟截山秃,微月露天罅。
僧钟隔远寺,渔火候归舍。
鹤影渚云迷,风声涧泉罢。
投迹山水邦,脱身纷俗驾。
久忘簪组累,不待休沐暇。
饮酣心为壮,时危气逾下。
佳会不再期,兹游偶来乍。
鸡鸣起营营,莫忘永清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