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壬子校文南畿得诗十二首·其七至金陵》
《壬子校文南畿得诗十二首·其七至金陵》全文
明 / 王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白下秋风擢桂枝,桂枝今日岂吾司。

钟山宛宛行来见,淮水悠悠别后思。

平市烟花应我识,前朝陵寝没人知。

道傍不用争先睹,便是当初赴试时。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王鏊在壬子年于南畿地区校阅文章时,抵达金陵(今南京)所见所感。诗中充满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与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首联“白下秋风擢桂枝,桂枝今日岂吾司”以秋风中的桂花树起笔,象征着收获与荣耀,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物是人非的主题。桂花树在这里既是自然景观的描绘,也隐喻了诗人的身份与地位。

颔联“钟山宛宛行来见,淮水悠悠别后思”转而描写诗人行经钟山(即紫金山)与淮水的情景,钟山的蜿蜒与淮水的悠长,不仅展现了金陵的地理风貌,也寄托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思念。

颈联“平市烟花应我识,前朝陵寝没人知”则将视角转向了城市的繁华与历史的沉寂。平市的烟火气与前朝陵寝的无人问津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逝去荣光的怀念。

尾联“道傍不用争先睹,便是当初赴试时”收束全诗,诗人似乎回到了最初赴试的时刻,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追忆与珍惜。这一句既是对个人经历的回顾,也是对人生旅程中那些重要时刻的深情回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王鏊

王鏊
朝代:明   字:济之   号:守溪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450—1524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猜你喜欢

使关中经过鸿沟

一双秋水佩吴钩,百二山河属壮游。

往事消沈遗迹在,断鞭斜日过鸿沟。

(0)

广陵怀旧

官柳阴阴锁汴桥,暖催晴绿上兰桡。

花吟后土依然在,人去东风不可招。

紫陌渐稀春试马,青楼殊绝夜鸣箫。

回看烽火连云起,应使江淹笑寂寥。

(0)

追闷

数日情怀恶,连宵风雨多。

忧来成展转,事至罢吟哦。

园树肥椒子,烟丛长薜萝。

一春不对镜,正恐鬓丝皤。

(0)

晚至武昌

行至二十日,来临鹦鹉洲。

环城屯虎旅,伐鼓卫龙舟。

新月羞初夜,寒云黯一楼。

波间灯影密,稳泊且无忧。

(0)

简性初

念尔仍多病,天寒近若何。

或疑诗作祟,莫讶药为魔。

带缓知腰瘦,巾深怯鬓皤。

雪声灯外听,香气枕边过。

客至还题凤,书成即换鹅。

寂寥鹦鹉赋,慷慨扊扅歌。

梦记青绫直,春回绛帐多。

寻芳倘能出,南陌共鸣珂。

(0)

与慈邑诸公会宿茅甫生驻鹤楼得夜字

白水冒平田,积阴过初夏。

风雨招友生,琴樽相慰藉。

飞梯倚孤撑,连峰竞回迓。

晦冥岩壑变,空翠林木亚。

疏烟截山秃,微月露天罅。

僧钟隔远寺,渔火候归舍。

鹤影渚云迷,风声涧泉罢。

投迹山水邦,脱身纷俗驾。

久忘簪组累,不待休沐暇。

饮酣心为壮,时危气逾下。

佳会不再期,兹游偶来乍。

鸡鸣起营营,莫忘永清夜。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朱自清 谢觐虞 闻一多 徐特立 陈逸云 贾景德 司马迁 王昭君 扬雄 晁错 班昭 刘恒 刘秀 甄氏 祢衡 刘启 邹阳 班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